SYT 5781-1993变质岩潜山油藏描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781-93变质岩潜山油藏描述1994-03-01实施1993-09-09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781-93变质岩潜山油藏描述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推规定了变质岩潜山油藏描述基本要求与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变质岩潜山油藏描述。2变质岩潜山构造2.1潜山形态2.1.1变质岩潜山的形态(长、宽、走向、坡度等)。2.1.2确定潜山圈闭类型,主要包括古地貌山、由断层控制的单面山或地垒山及由变质岩断裂破碎带控制的局部圈闭等。2.1.3确定潜山最小埋藏深度、闭合幅度及闭合面积。2.1.4判断与潜山有关的断层活动时间、规模大小、断层性质、产状及对油气运移和保存的影响。2.2潜山内幕构造2.2.1根据地震、测井、岩石的共生组合、地层对比等多种综合方法确定潜山内幕断裂带存在的可3能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2.2.2根据地层倾角测井及具标志性的某种岩性或变质岩某些岩性的互层段进行地层产状及片理、片麻理、线理的恢复及描述。3,变质岩储层3.1储层岩石特征及类型3.1.1结构构造3.1.1.1结构变余结构:是浅变质岩的原岩残留结构,如气孔、粒间孔隙等,a.b.变晶结构:确定变晶矿物颗粒的大小。颗粒直径大于3mm为粗粒变晶结构,1~3mm为中粒变晶结构,0.1~小于1mm为细粒变晶结构,小于0.1mm为显微变晶结构,c.交代结构:是混合岩及接触变质岩类的特殊结构。要特别注意原岩与交代后形成的交代岩之间体积变化所形成的晶间孔隙,d,碎裂结构:动力变质形成的碎裂、碎斑及糜棱结构。3.1.1.2构造变余构造:浅变质岩残留的原岩构造;a.b.变成构造: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构造,c,混合岩构造: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构造。3.1.2矿物及化学成分3.1.2.1矿物成分a.主要矿物;b.次要矿物,1994-03-01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3-09-09批准 SY/T 5781--93副矿物c.id.次生矿物。3.1.2.2化学成分岩石化学成分:主要氧化物的组成,由硅酸盐全分析确定a.b.矿物的成分:由矿物的分子结构式确定。:3.1.3岩石类型及命名3.1.3.1接触变质岩主要有板岩、角岩及交代岩。3.1.3.2动力变质岩有碎裂岩、碎斑岩、糜棱岩。3.1.3.3区域变质岩根据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及变质程度划分岩石类型,主要有千枚岩类、片岩类、片麻岩类、粒状岩石类、角闪质岩类、麻粒岩类等,以矿物成分及含量的多少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如:空晶石板岩。矽线石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石英岩、钠长浅粒岩、黑云母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紫苏辉石麻粒岩等。3.1.3.4混合岩混合岩是一种介于变质岩与花岗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命名较为复杂,也很不统-。主要根据混合岩化作用程度、结构构造、基质与“注入”脉体之间量的比例和几何形态命名。按混合岩化程度划分为混合岩化变质岩、注入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3.1.4变质岩的时代根据岩石组合特点、接触关系、古生物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确定变质岩的时代。3.2变质岩储层裂缝3.2.1裂缝类型的划分3.2.1.1裂缝开度大于10um的裂缝为大裂缝。在油藏条件下,束缚水薄膜厚度可忽略不计,视为全部含油。3.2.1.23裂缝开度为0.1~10um时为微裂缝。在油藏条件下除含束缚水外,尚含一定量的油气。3.2.1.33裂缝开度小于o.1um时为超微裂缝。在油藏条件下,全部由束缚水所饱和,是无效的裂缝。3.2.1.4微裂缝的最小开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油藏埋藏深度、储层岩石的润湿性、油水界面张力进行计算。3.2.2裂缝描述3.2.2.13主要描述内容列于下表,裂缝描述记录表裂述缝描岩心特征面描述其井岩顶心岩它投中基要素裂相倾裂基质块几何形态性开心孔缝对影心质缝块度倾倾隙长距块面顶倾深长性质次向角角号类(L)(B)(a)性深向(H)(m)(cm)()()(m)(°)质型[°)(cm)(cm)(cm)(cm)3.2.2.2特征面指岩心上所能观察到的具有一定特征的构造面,如层理、层面、片理、线理、片麻理、劈理、擦痕面等。这些特征面的倾向是利用高分辨地层倾角测井、地震反射层的对比、地层中标志层的对比等方法确定。2 SY/T 5781-93特征面的倾角直接在岩心上测量。3.2.2.3裂缝相对倾向相对倾向是指裂缝面的倾向与特征面倾向间的夹角,裂缝的真倾向等于相对倾向与特征面倾向角度之和。3.2.2.4.裂缝面投影长L是指裂缝在岩心上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见图1)。3.2.2.5中心距H是裂缝面最高点到岩心中心轴线的水平距离。自上而下,裂缝面逐渐向中心轴线靠近(包括相交)时,H为正(见图2a),反之,裂缝面自上而下远离中心轴线时H为负(见图2b)。AH图1图23.2.2.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