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这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懂得zhǔ tuō的分量。回首百年前,旧中国风雨飘摇,青年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把拯救国家、民族独立的重任扛在肩上,红船精神A (继往开来/薪火相传)。jù jiāo百年后,新中国屹立世界东方,B青年一代生逢盛世,不负盛世,将用蓬勃力量渲染未来华美篇章。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根据语境,从括号内选出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 A处的短语是 3.B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 二、综合性学习 4.江海初中拟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九(1)班举行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围绕主题,从下列备选材料中选出一则名言作为演讲素材(只填序号),并阐述理由。 【备选材料】 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④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你选: ,理由是: 。 (2)“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祖逖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偷光”等。我们所读的名著中自强不息的人也比比皆是,请从下列备选人物中推荐一位,简述他的相关事迹。 保尔??孙悟空??朱德??鲁迅 三、诗歌鉴赏 5.阅读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节选),完成题目。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绘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1)小宇和小文朗诵上面诗歌时,对“你起来吧”如何朗读产生了分歧,小宇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替小文应对。 小宇:我朗读“你起来吧”时,语气、语速舒缓,重读“你”,后面可以添加逗号,表示诗人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愿望。 小文: 。 (2)“黎明”是诗歌中的意象,它能传情达意。请根据上面诗歌的内容,说说诗人想借“黎明”传达怎样的感情。 四、句子默写 6.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中华诗文,景中抒怀。“(1)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对琅琊山美景的陶醉;“浮光跃金,(2)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对洞庭湖月色的想象;“(3)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对西湖雪景的痴迷;“云横秦岭家何在?(4)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道尽英雄失路之悲慨;“寂寂江山摇落处,(5)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强烈控诉现实的不合理;“(6) , ”(《水调歌头》)表达苏轼的美好祝福与旷达乐观的态度;“(7) , ”(《行路难》)流露李白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的情怀。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③草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的堂弟。③芸:同“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选拔人才的科目。 7.词的上片写李广和李蔡有什么作用? 8.“芸草去陈根”一语双关,传达了辛弃疾怎样的内心情感?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