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083.4—2012/IS0 579:1999焦炭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Determination of total moisture in coke(ISO 579:1999 Coke--Determination of total moisture,IDT)2012-12~12 发布2013-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 1083.4-2012/ISO 579:1999前言SN/T1083系列标准分为4部分:-第1部分:焦炭分析试样水分、灰分的快速测定;第2部分:焦炭中磷含量的测定;第3部分:焦炭中硫含量的测定仪器法;第4部分:焦炭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部分为SN/T1083的第4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和GB/T20001.4—2001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等同采用ISO579:1999(E)《焦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对ISO579:1999(E)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一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用GB/T1997—2008代替ISO9411-2和ISO13909-6。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林力、张建波、郑琳、刘在美、朱波、王谦、王璞琦。
SN/T 1083.4-2012/ISO 579:1999焦炭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1范围SN/T1083的本部分规定了焦炭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高炉焦炭、铸造焦炭和其他高温焦化产品中的全水分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97-2008 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3方法提要样品在空气中加热至120℃~200℃并保持该温度至样品恒重,由样品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4仪器4.1干燥箱,能控制温度在120℃~200℃范围内,并有足够的空气交换率。4.2浅盘,面积约0.1m²,深度约25mm,由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如不锈钢、镀锌铁板或铝。4.3天平,感量 1g。5试样测试全水分的试样按照GB/T1997-2008进行采取和制备,并保存在密封的容器内。全部样品用颚式破碎机破碎到16 mm以下,从中缩分得到实验室样品。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水分不因透气而损失,或样品不应有飞尘损失。明显潮湿的样品和预计水分超过15%的样品,在破碎和缩分之前应预干燥。空气干燥步骤见GB/T1997-2008。明显潮湿样品的空气干燥和残余水分测定应在同一实验室内进行。6分析步骤称量清洁干燥的空浅盘(4.2),精确至1g。加人约1kg实验室样品,均匀铺开并称量,精确至1g。把装有样品的浅盘(4.2)放人120℃~200℃的干燥箱(4.1)内。干燥过程结束后,从干燥箱中拿出装有干燥样品的浅盘立刻称量,防止在冷却过程中吸收水分。如果不确定干燥过程是否完成,在120℃~200℃继续干燥,直至质量变化不超过0.1%对特定的干燥箱,质量恒重的时间应由试验确定。注:如果可行,干燥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如硬煤用105℃~110℃。11
SN/T 1083.4—2012/ISO 579 : 19997结果计算7.1不需预干燥的焦炭全水分计算不需预干燥的焦炭全水分含量,按式(1)计算:(ml 二m2)一(m3 二m²)M. =X 100.(1)(m m²)式中:M.不需干燥的焦炭全水分含量,%;浅盘和实验室样品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m干燥空浅盘的质量,单位为克(g);m2加热后浅盘和样品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m3-7.2明显潮湿的焦炭全水分计算明显潮湿的焦炭全水分含量,按式(2)计算:X(2)M.tM(X式中:M.明显潮湿的焦炭全水分含量,%;X 一原始样品的空气干燥损失水分,%M一空气干燥后样品的残余水分,%。结果取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一代8精密度8.1重复性同一实验室,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仪器对同一分析样品的两份代表性样品的测定(在相隔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但不同时进行)结果乏差不应超过表1中的值。表1全水分的精密度结架间的最大允许差重复性限再现性限0.5%0.7%8.2再现性对于同一试样经过破碎和缩分得到的代表性样品,两个实验室间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差不应超过表1中的值。2
SN/T 1083.4--2012/ISO 579 : 1999试验报告9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a)本部分的引用;b)试样的必要说明;c)分析结果;d)测定过程中存在的任何异常特征;e)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YT 1064-2006芥蓝等级规格.pdf
- QB_T 4545-2013鞋用材料耐磨性能试验方法(Taber耐磨试验机法).pdf
- SJT 11171-1998无金属化孔单双面碳膜印制板规范.pdf
- WS_T 203-2001输血医学常用术语.pdf
- YB_T 4344-2013矩形焦罐.pdf
- SN_T 3701.12-2015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技术要求 第12部分:液压挖掘机.pdf
- SYT 6010-1994沉积岩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测定方法.pdf
- SNT 0188.1-2010进出口商品衡器鉴重规程 第1部分:名词术语.pdf
- QBT 2881-2007鞋类衬里和内垫材料抗菌技术条件.pdf
- QX_T 121-2010高空压、温、湿、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