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B 16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855—2010西藏飞蝗测报技术规范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Tibetan Locust(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2010-09-01实施2010-05-20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1855—2010前言本标准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和附录 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晓东、刘万才、张跃进、封传红、陈俐、李新苗。一
NY/T 1855-—2010西藏飞蝗测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西藏飞蝗发生程度分级、蝗情调查、资料整理和汇报及预测预报方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农区西藏飞蝗蝗情调查和预测预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1蝗区 geographical region of the Tibetan Locust适宜西藏飞蝗生和栖息的地理生态区域。2. 2重点蝗区(一类蝗区) key geographical region of the Tibetan Locust指常年发生密度达到或超过1头/m²的面积占常发面积50%以上的区域。2. 3一般蝗区(二类蝗区) generic geographical region of the Tibetan Locust指常年发生密度达到或超过1头/m²的面积占常发面积20%~50%的区域。2. 4监视蝗区(三类蝗区或偶发区) inspecting geographical region of the Tibetan Locust指常年发生密度达到或超过1头/m²的面积占常发面积20%以下的区域。2.5发生面积 occurring area of the Tibetan Locust没有采取防治措施前,蝗蝙密度大于或等于0.2头/m²的蝗区面积。2.6常发面积 general occurring area of the Tibetan Locust某区域内西藏飞蝗近十年发生面积平均值定为该区域常发面积。2.7残蝗面积remnant area of the Tibetan Locust西藏飞蝗越冬前,成虫密度每667m²数量大于或等于6头的蝗区面积。3发生程度分级西藏飞蝗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和大发生(5级)。以蝗蝙平均密度为主要指标,发生面积占常发面积比率为参考指标进行级别划分,各级分级指标见表1。表1西藏飞蝗发生程度分级指标23514发生程度(级)0.7d≤1. 01. 0d≤3. 0/ 3. 0d≤5. 0d5.0蝗蝙平均密度(头/m²,d)0.2d0. 7P≤50P50P50P50P50发生面积占常发面积比率(%,P)1
NY/T 1855-20104蝗情调查4.1卵期调查从4月上旬开始,各蝗区常年蝗卵孵化期前调查1次。按不同类型蝗区,选择沿河谷地带、相对平坦地域等不同生态环境,每个生态环境,随机取样点30个以上,利用手持GPS仪记录样点经、纬度及海拔高度。每样点调查 1m²,挖取 10cm土层,分别统计样点内卵块数和卵粒数(西藏飞蝗形态特征见参附录 B);在同一生态环境挖取的卵块中,随机抽取 5块~10块,逐粒观察卵粒存活状态,统计死亡卵粒数。调查结果记人西藏飞蝗卵期调查记载表(附录 A表 A.1)。4.2蝗蛹期调查4.2.1发育进度调查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每3天调查1次,直至蝗蝙始见,确定蝗蝙始见期;自蝗蝙始见期至成虫羽化盛期,进行发育进度调查,每隔10d调查1次。按不同类型蝗区,选择不同生态环境,每个生态环境随机取样10个点,利用手持GPS仪记录样点经、纬度及海拔高度。每点调查1m²以上,捕获样点内蝗虫,检查统计各虫态(虫龄)数量(各龄期蝗蝙主要特征参见附录D)。调查结果记人西藏飞蝗蝗蝙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附录A表A.2)。4.2.2发生密度与面积普查在三龄蝗蝙发生盛期、采取防治措施前普查1次。各蝗区取样点数量按表2确定。各蝗区内采用随机取样方法选定调查点,利用手持GPS仪器记录取样点经、纬度及海拔高度。每点调查 10 m²,即前行10 m 目测 1m宽范围内的蝗虫数量,或用捕虫网在样点内进行扫网100次,之后对网捕的蝗虫进行数量统计,记载样点内蝗虫总头数、群居型蝗虫数量(西藏飞蝗群居型与散居型形态特征参见附录B),观察记录各类型蝗区群居性蝗群数量和大小,并用GPS进行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B_T 5366-2019商用微波炉.pdf
- QB_T 2000-2017塑料经编遮阳网.pdf
- SY_T 6997-2014油气井测试地面计量技术规范.pdf
- NY_T 2895-2016饲料中叶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 YDT 1464-2006光纤收发器测试方法.pdf
- SN_T 2389.14-2013进出口商品容器计重规程 第14部分:岸上立式金属罐的液位自动测量.pdf
- NY 498-2002水稻联合收割机 作业质量.pdf
- YDT 1866-2009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 分组子系统.pdf
- SJ_T 11504-2015碳化硅单晶抛光片表面质量的测试方法.pdf
- SN 1034-2002出口冻面包渣鱼片检验规程.pdf
- QBT 1298-1996链盘式手风琴通用技术条件.pdf
- QCT 801-200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簧片阀式二次空气补给机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SNT 0682-2010进出口头巾、围巾检验规程.pdf
- WS 121-1999血清载脂蛋白AI及载脂蛋白B免疫透射比浊测定法.pdf
- QX_T 242-2014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pdf
- NY 652-2002民用轻烃混合燃气工程技术规范.pdf
- NY_T 2737.1-2015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稻纵卷叶螟.pdf
- SN_T 3719.3-2016进出口纺织行业成套设备检验技术要求 第3部分:棉纺织设备.pdf
- QB_T 4175-2011缝纫机专用紧固螺栓、螺钉 通用技术条件.pdf
- SC 3023-2004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