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 7201.2-2006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 第2部分:柱状嗜纤维菌烂鳃病诊断方法.pdf

SCT 7201.2-2006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 第2部分:柱状嗜纤维菌烂鳃病诊断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30B 41S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7201. 2--2006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第2部分:柱状嗜纤维菌烂鳃病诊断方法Rules for quarantining bacterial diseases of fishPart 2: Diagnostic method for gill-rot disease2006-12-06发布2007-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 7201.2--2006前言SC/T7201《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分为五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技术;-第2部分:柱状嗜纤维菌烂鳃病诊断方法;-第3部分:嗜水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肠炎病诊断方法;-第4部分:荧光假单胞菌赤皮病诊断方法;-第5部分:白皮假单胞菌白皮病诊断方法。本部分为SC/T7201的第2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力、邹为民、徐忠法、姜兰、周瑞琼、罗晓松。17 SC/T 7201.2—2006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第2部分:柱状嗜纤维菌烂鳃病诊断方法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鱼类柱状嗜纤维菌细菌性烂鳃病(bacterial gill-rot disease)的诊断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诊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SC/T7014--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SC/T7201.1—2006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用技术3病原体与流行情况3.1主要病原体柱状噬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曾用名:柱状嗜纤维杆菌、柱状屈桡杆菌、鱼害黏球菌。3.2流行情况在青鱼、草鱼、鲢、、鲤、鲫、鲫、鳗等鱼中都可发生,但主要危害草鱼;各地一年四季出现;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28℃~35℃为最适流行温度。4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在检验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常用试剂与染色液的配制按SC/T7201.1—2006中附录A的规定执行。微生物生化鉴定管可代替相应的试剂。4.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4.21%盐酸四甲基对苯胺。4.33,3-二氨基联苯四盐酸盐(DAB)酶底物(见附录A)。4.4pH7.4磷酸盐缓冲液(PBS)(见附录B)。4.5pH7.6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I)缓冲液(见附录 B)。4.6兔抗柱状噬纤维菌抗血清。5 培养基5.1胰陈琼脂培养基。5.2Christensen 氏枸橡酸培养基。5.3硝酸盐液体培养基。常用培养基的配制见SC/T7201.1—2006附录B中的B.4。6设备和器械应符合SC/T7201.1—2006第4章的规定。19 SC/T 7201.2—20067采样遵照SC/T一2006第4章的规定。8临床诊断8.1活动情况病鱼活动缓慢,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8.2外部检查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鳃丝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鳃丝上常附着有较多污物,不宜用水洗净;病情严重时,鳃盖内表面表皮充血发炎,中间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部分。8.3镜检剪取少量病灶处鳃丝放在载玻片上,加上2滴~3滴无菌水(或清水),盖上盖玻片,在400.倍至600倍显微镜下观察。鱼体鳃上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放置20min~30min,可见鳃丝上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有些菌体聚集成簇状。9实验室诊断9.1病原菌的分离9.1.1平板划线分离取病鱼鳃丝一小块,置于滴有无菌水的载玻片的边缘约10min,用接种环蘸水,在胰陈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划线。可采用平板划线方法,不重复的划线,需尽量使其产生单个分散的菌落。在25℃恒温培养2 d~3 d。9.1.2纯培养遵照SC/T7201.1--2006的7.2.3的规定。9.2菌落形态在胰陈琼脂培养基平板上25℃培养2d左右,出现稀薄的、平铺在培养基表面的菌落,边沿不整齐,中央较厚,大小不一,颜色由浅逐渐变成黄色。9.3革兰氏染色在一干净载玻片上滴加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取菌落少许与蒸馏水混合并均勾涂布,自然干燥,火焰固定;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1min~2min,加水冲洗;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2min,加水冲洗;加复红酒精染液染50s60s,加水冲洗。干燥,镜检。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