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陵故城原住民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苑陵故城原住民分析 高朝阳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 作者简介:高朝阳(1971?)男,河南新郑人,硕士。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力向:所史文化与旅游义化传播 摘要:苑陵古城原住民必然不是最终消失于明末,应该早于此时。苑陵古城原住民并未被灭绝,而是移民他乡了。苑姓族群就是苑陵故城原住民的后裔。他们分期分批以不同的方式离开了祖先发祥地。苑姓族群的发祥地就是今天河南新郑市东北的苑陵故城。 关键词:苑陵;原住民;移民;苑姓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1)07-0261-03 1、问题的缘起 2009年4月,笔者对于河南新郑境内的苑陵故城进行了长达数日的调查走访。调查发现,目前住在古城周边生活的人们,均从外地迁来。居民中流传着大量关于祖先移民此地的相关传说。小唐庄、庙后唐、庙后安、耿坡、二甲张、郭村韩、古城师、城李、炮李、酒李、蒲庄等村居民中的老年人均认同自己祖上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也即明初人移民的后代。这些村子的村名几乎止例外都透出股移民的气息。比如炮李,据当地传说,是李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村东北低凹处,为立村选址,呜炮沾喜兼除恶避邪,后见燃尽的炮纸,纷纷集落于一处,便在该处立村,并命名为炮李。古城北边有名为肖庄的,但已是一片平地,成为农田,并无村庄的痕迹,有地无庄仍称肖庄。或许肖庄也已在历史的硝烟中归于沉寂。笔者未曾访问到有自称明朝以前即往此处居住的住户的消息。 那么,在今日故城周边居民的祖先来到此地以前,难道就没有原住民吗?如果有,他们到哪里去了?为何没有留下关于他们的记载或者传说呢?带着疑问,笔者查阅为数不多的资料,进行合理分析,试图对此进行解释,以向专家请教。 2、苑陵古城原住民的最后消息 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路经此地,对古城进行了大屠杀,城中的人被尽数杀灭。笔行者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可靠。理由如下: 首先,笔者未见李自成起义军队在河南对无辜民众胡乱大屠杀的资料,尤其未见新郑县志有这方面记载。最早的新郑县志为明代天顺元年(1457)进士,曾知江南宁国府(治今安徽宜城,民国元年[1912]废)的新郑人刘盘于弘治、正德间所修,见载《千顷堂书目》著录。再修于万历三年(1575),新郑举人高才纂,亦见《千顷堂书目》著录。 《脉望馆书目》著录《新郑县志》一种,疑亦为此书。三修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知县陈大忠。后之《新郑县志》一再提及,《澹生堂藏书目》著录,为书四册,四卷。此三种明志均佚,后二书于清初顺治间尚可见。清代于顺治、康熙、乾隆三朝凡三修县志,书俱存,并可于此等方志中看到高才志与陈大忠志的片断资料。明清二朝共修志六种:三种明志均佚,三种清志俱存,其中均无此事,可以推断此事纯属空穴来风。 其次,即便是李自成起义军血洗苑陵城,恐正史绝不会放过,而会重重记上一笔。因为清王朝是打着“为尔等复君父仇”的旗号入关的,根本不可能为其回护。清代史书不曾提到李自成在新郑的滥杀行为。此为证据二。 第三,若真是李自成所为,当地一定流传着大量关于李自成的传说,不至于仅仅句李白成洗河南就能概括。 第四,假若真是李自成所为,当地现居民一定不会没有任何关于原居民的资料。因为周边居民的祖先当时已经来到了此地,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人们总会有起码的姻亲之类的各种关系,从而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有价值的线索,使我们可以找到甚至推测城中原住民的生活等方面的状况。但可惜没有。 因此,苑陵古城原住民必然不是最终消失于明末,应该早于此时。 3、移民与苑陵古城原住民的消失 众所周知,移民往往会改变人口的分布格局,甚至会产生导致某地原住民彻底消失的现象。在我国历史上,移民事件屡曾发生。早在三代以前,多数部族处于不断流徙状态。三代之际,人口的单线流动也未曾终结,继续存在。商代前期都城的不断变迁就是一例。只是商代盘庚定都于殷以后才安定下来。秦汉至魏晋也移民事件不断。尤其是西晋末年开始的中原人口大迁徙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的事件,造就了今天我国一个从语言到文化、生活方式等个方面都独具特色的居民族群一一客家人。两宋之际由于战乱,北人继续南迁。明代初年,又有山西洪洞大移民。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也是影响重大的移民事件。 那么,究竟是什么时候,苑陵古城原住民离开此地了呢?离开此地又是什么原因呢? 秦代移民实边,移民的方向既有往北(即河套地区),也有往南(即五岭以南),但不应对苑陵有什么影响。因为经历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争,中原人口大量缩减,为恢复生产计,不可能采取此类措施。否则岂不是对中原经济上加霜?所导致中原凋敞对秦王朝统治无丝豪益处。 具体到河南,秦汉以后,原居民移出的过程仍在延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河南居民移出事件大体有三次。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乩、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内迁)所导致了第一次大

文档评论(0)

ld15940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