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护理学会 发 布
中 华 护 理 学 会 团 体 标 准
T/CNAS 04—2019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护理
Nursing care for inpatients with physical restraint
2019-11-10 发布
2020-01-01 实施
T/CNAS 04-2019
I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中日 友好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家护理专 业质控中心、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市第 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海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医科大 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葆云、李黎明、吴欣娟、张红梅、郑一宁、赵菁、刘义兰、顾则娟、高红梅、 么莉、孙超、张辰、刘霞、童素梅、温峥、郭海玲、梁红艳、刘俐惠、 杨军华、王颖、娄小平、宋瑰琦、 殷欣、唐明霞。
T/CNAS 04-2019
1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护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基本要求、约束评估、约束实施和约束解除。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的注册护士,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WS/T 367—2015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身体约束 physical restraint
使用相关用具或设备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的身体,限制其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自由活动和 (或) 触及 自己身体的某部位。
3.2
最小化约束 minimizing restraint
最小范围或最短时间地限制患者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的自由活动。
3.3
约束替代 restraint alternative
可用于代替约束用具、减少身体约束的干预措施, 如环境改变、巡视、倾听、陪伴等。 3.4
约束用具 restraint device
用于限制患者身体或身体某部位自由活动的工具,如各种类型的约束带、约束手套、约束衣裤等。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RASS :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
T/CNAS 04-2019
2
5 基本要求
5.1 应遵循最小化约束原则,当约束替代措施无效时实施约束。
5.2 应遵循患者有利原则,保护患者隐私及安全,对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5.3 约束过程中应动态评估,医护患三方应及时沟通,调整约束决策。
6 约束评估
6.1 应评估患者是否需要约束 (见附录 A)。
6.2 应告知患者或监护人或委托人约束的相关内容,共同决策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紧急情况下,可先实 施约束,再行告知。
6.3 应根据评估结果和医嘱,选择约束方式和用具 (见附录B) 。
7 约束实施
7.1 约束时应执行查对制度,并进行身份识别。
7.2 约束用具的使用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7.3 保持约束肢体的功能位及一定活动度,约束用具松紧度以能容纳 1~2 横指为宜,约束部位应给予 皮肤保护。
7.4 约束用具应固定在患者不可及处,不应固定于可移动物体上。
7.5 约束中宜使用床档, 病床制动并降至最低位。
7.6 应动态观察患者约束松紧度、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局部血运等情况。一旦出现并发症,及 时通知医师。
7.7 记录约束的原因、部位、 用具、执行时间、实施者等。
8 约束解除
8.1 约束解除指征
a) 患者意识清楚, 情绪稳定,精神或定向力恢复正常,可配合治疗及护理,无攻击、拔管行为或 倾向;
b) 患者深度镇静状态、昏迷、肌无力;
c) 支持生命的治疗/设备已终止;
d) 可使用约束替代措施。
8.2 如多部位约束, 宜根据患者情况逐一解除并记录。
8.3 约束用具应专人专用,一次性约束用具使用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约束用具使用后应按 产品说明书处理,并符合 WS/T 367 要求。
T/CNAS 04-2019
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约束前评估内容
A1. 意识状态
评估内容
评分
运动能力
6 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