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语言抵达的深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析语言抵达的深度 凡是跟艺术沾边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安迪#8226;沃霍尔。这位 斯洛伐克移民后裔的美国人,是风云至今的波普艺术领袖。啥是“波 普艺术”?说白了就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大众艺术”。 在他的笔下,无论美元、香蕉,还是梦露、猫王,就连歌德和蒙娜丽 莎,都无不因俗艳养眼的色彩和变相灌输式的重复排列而成为形式感 强、易于复制、适于流行的装饰品。然而,沃霍尔是个聪明绝顶的聪 明人,既能让作品流行,又无需付出奉迎大众的代价,恰恰相反,他 用革命式的手段和风扫残云的能量打破了寄生于大众的传统,将大众 引领到今天和未来。沃霍尔极富原创性,他只兴风,从不追风,骨子 里有股波西米亚气质。他并不是取悦大众,而是借助媒体名人们的话 语权影响他们,操纵他们,为大众竖起一面追随的旗帜,即使死后也 呼风唤雨,指挥消费主义时代广告战。 安迪#8226;沃霍尔(AndyWarhol), 1928年8月6日生于美国宾 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童年时得过舞蹈症,内心焦虑伴随他一生。年 轻时,沃霍尔求学于卡耐基技术学院,21岁离开家乡到纽约闯荡, 依仗自己的天赋、聪颖、商业嗅觉和成名野心,很快从大众媒体上获 得灵感。24岁成立集体创作的工作室,命名为“工厂”,颠覆了传 统的“创作”概念,将商品纳人了艺术品范畴。当然,他不像杜尚买 来便池倒置于展厅那么简单,而是在色彩、线条、材料、工艺、形式、 体裁和题材上进行大胆创新,将艺术品变为艺术商品,让艺术商品走 进寻常百姓家。26岁,在印年代初的西方,他的声名直逼毕加索和 达利,一幅包装设计图卖上千美金,在罐头上签个名,也能卖6美金, 俨然一位能点石成金的魔法师,在绘画之外,沃霍尔还涉足电影、音 乐和文学多个领域。当然,若用看好莱坞大片的眼光看他的电影,你 会觉得简单无聊;然而,你若换成沧U作者的角度,就会发现这些影 片的意义不在于图像本身,而在于创作动机和理念。《口交》听来情 色,其实不然,画面只是一张年轻英俊、毫无造作的享受的脸,让清 色有了唯美的表达;《吻》中一男一女、两个男人分别接吻,没前因 没后果,只是一段吻的记录,步刀波了当时美国电影法中关于接吻画 面不得超过三秒钟的禁令;《帝国大厦》用/叼、时的胶片呈现出一座 建筑从苏醒到沉睡的生命,现在成了电影中的常用手法;《我的男宠》 用四个长镜头讲述一个故事,匈牙利导演塔尔#8226;贝拉从中获得 灵感,在《伦敦人》的开场,塔尔吐J月长镜头让观众过了一把偷窥 瘾;《切尔西女郎》首次使用分割画面,现在已成司空见质的电影语 言。事实上,与视觉艺术作品相比,沃霍尔的言语、文字更显深刻, 只是前者过于炫目,将后者的光芒掩盖了。另外,由于后者易露天机, 所以深谙大众心理的沃霍尔吝音口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善用语言, 他一旦开口便妙语连珠,比如说,“我不相信死亡,因为我不可能在 场确定它已经发生。我不能谈论死亡,因为我还没做好准备。”“我 没有记忆力。正因为我不记得头天的事,所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 每一分钟都是我生命的第一分钟。”我最早读沃霍尔的文字是在十年 前,并且是用匈牙利语读的。 当时我在布达佩斯编辑一份为当地华人提供讯息的中文周报,通 过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依#8226;拉斯洛介绍,结识了刚从美国回布 达佩斯定居的匈牙利先锋戏剧家、小说家哈拉斯#8226;皮特(Hal拓 2P6ter) 0早在70年代,哈拉斯就是匈牙利现代戏剧的急先锋和抵抗 专制的艺术领袖,1975年他由于导演政治讽刺影片《皇帝的口信》 遭到抄家,被赶到街头沦为乞丐,作品遭到当局封禁,先后流亡巴黎 和阿姆斯特丹,最后转道美国,成了纽约先锋戏剧的核心人物。90 年代末,他回到布达佩斯重新鼓吹实验戏剧,接管了八区文化馆,不 仅上演新作,还想为当地华人做点事(因为他知道华商聚集的“四虎 市场”就在八区,那里住的华人相对集中),希望我能帮助他。我问 他怎么会有这个想法,他说他在纽约唐人街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中国 人怀有特殊感情。他组建了一个“哈拉斯之爱剧团”,最轰动的一部 戏就叫《中国人》,是他根据自己写的小说改编的。当然,哈拉斯发 展“华人戏友”的愿望未能实现,因为组织华人看匈牙利语的先锋剧, 这本身就是一个太先锋的念头。由于生意缠身,加上语言障碍,当地 华人不仅不去剧院,就连电影院靓良少进。不过一来二去,我跟哈拉 斯成了朋友,只要文化馆一有新剧上演,他都不忘打电话通知我,并 且吩咐门房别收我钱。门房认我很容易,因为我是唯一的中国观众。 哈拉斯导演的戏我看过四场,《索多玛的1加天))、《俄狄浦斯》和《癫 狂一日》,另一部剧名我忘了。每部都很有冲击力。有一次他来编辑 部,给我看他正在翻译的安迪#8226;沃霍尔自传。当时,我虽然知 道沃霍尔是谁,但对他的生平并不了解,所以对他并没有特殊的兴趣。

文档评论(0)

scj112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305713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