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夜追凉翻译 夏夜追凉古诗赏析及思想感情
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译文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
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鉴赏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 “觅”和 “取”,“追”更能表现对 “凉”的渴求,
杜甫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
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 “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
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
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首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
刻,而今,“夜热”竟然与 “午热”相仿佛,则 “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
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而因夜
里天热的缘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 “明月”,则点出正值 “月
华皎洁”的三五之夜。这样,作者 “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 “追凉”与 “赏月”兼而有
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
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
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 “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
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范成大 《六月七
日夜起坐殿取凉》诗亦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虽
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 “微凉”不过因静而生。人们通
常说 “心静自凉”,其理相若。因此,范诗实可与这首诗参读。
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 “不是
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 “凉”与 “风”联系在一起。陈衍 《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
“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
在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 “不是风”,
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
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
出本意更有诗味。大概这就是 《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 “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
的旨趣。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
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 “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本人从事商标,知识产权,工商税务,资质办理等工作,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