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用吊耳法养殖虾夷扇贝时左壳定向方法的研究
?
?
林艾光,马先英,丁晓非,谢忠东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3)
用吊耳法养殖虾夷扇贝时左壳定向方法的研究
林艾光,马先英,丁晓非,谢忠东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3)
为了实现吊耳法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钻孔作业自动化,对扇贝左壳定向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扇贝左右壳曲率不同的形状特征,通过控制扇贝的入水速度和角度,在水中实现左壳定向的方法。结果表明:扇贝在水中运动时,左右两壳所受的压力不同,扇贝在流体压力差和重力的作用下实现左壳朝上。在入水速度为1.0~1.5 m/s、入水角度为-30°~60°、水槽直径为60 cm、槽深为26 cm以上的条件下,将扇贝投入静水中,可实现左壳朝上定向;扇贝在水中完成定向所需时间为0.42~0.45 s。该法既可避免机械振动和碰撞对扇贝的损伤,又能减少因加工过程中扇贝在空气中暴露对其生长的影响。
虾夷扇贝;吊耳养殖;左壳;定向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养殖方法主要有浮筏养殖(吊耳养殖、衣袋网养殖和灯笼网笼养殖)和底播增殖[1-4]。采用吊耳法养殖虾夷扇贝,一方面可方便扇贝摄饵,其生长速度比网笼养殖要快;另一方面可节省网具等养殖资材,也不用倒笼,既减轻了渔民的劳动强度,还可避免底播时天敌的侵害,且收获方便[5-8]。采用吊耳法养殖扇贝时,需在扇贝足丝窝对应的左壳前耳处钻一个穿绳用的小孔,因钻孔作业费工[4],故该法尚未在中国普及。日本现已开发了扇贝自动钻孔机,但物料的供给仍需人工手动进行[6],繁杂的定向动作,单调的连续作业会使人很快疲劳,跟不上机器的速度。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扇贝自动定向机构。
虾夷扇贝的左壳外表面为茶褐色,右壳外表面为黄白色[9-10]。五香秀治[11]提出利用两壳的颜色特征,用光电传感器识别,再控制机械装置使其翻转成同样的姿势。但扇贝在生长过程中,贝壳外表面常附着藤壶、牡蛎、海藻等生物,还有的贝壳颜色异常,影响了光电传感器识别的准确性。另外,扇贝在翻转过程中易与机械装置碰撞,造成贝壳边缘碎裂,使外套膜裸露在壳外,容易导致扇贝发病、死亡[12-13]。本试验中,作者利用扇贝左右壳曲率不同的形状特征,对扇贝在水中实现左壳定向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实现扇贝钻孔作业自动化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贝选择没有附着物和附着有藤壶的扇贝,平均壳长为70 mm,壳厚为15 mm,质量为32 g。试验用海水的密度为1.023 g/cm3,温度为15℃。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长方形水槽中充入海水,水槽长为80 cm,宽为40 cm,高为40 cm,水深为35 cm。在水槽上方设置导向板,导向板与水面垂线的夹角(以下简称入水角)可通过调节台上的夹子调节。为了解扇贝在水中下落时的运动轨迹,在水槽正面的中央放置摄像机,在水槽后面画上间距5 cm的方格线作为测量基准。
1.2 方法
1.2.1 入水速度和入水角度对左壳朝上率的影响试验 将没有附着物的扇贝以不同的入水速度和角度沿导向板滑入水中,观察记录扇贝着底后左壳的朝上率。首先将扇贝从不同高度滑入水中,使其入水速度分别为0、0.5、1.0、1.5、2.0、2.5、3.0 m/s,观察入水速度对左壳朝上率的影响(入水角度为0°)。
将导向板的角度由-60°到60°,每隔15°变化一次,观察入水速度为0.5、1.0、1.5 m/s时不同入水角度对左壳朝上率的影响。
图1 实验装置Fig.1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1.2.2 左壳朝上运动所需距离与时间的试验 让没有附着物的扇贝在入水角度为0°,入水速度分别为0.5、1.0、1.5、2.0、2.5、3.0 m/s的条件下滑入水中,用摄像机将扇贝在水中的运动情况记录下来。用图像解析装置PIAS3将每一祯的运动情况数据化,测算扇贝在水中完成左壳朝上运动所需的运动距离和时间。
1.2.3 附着物与活性度对左壳朝上率的影响试验将附着有藤壶和张口的扇贝在入水角度为0°,入水速度也为0 m/s的状态下投入水中,观察附着物和开口与否对左壳朝上率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左壳朝上运动与入水速度及入水角度的关系
2.1.1 入水速度对左壳朝上率的影响 图2是入水角度为0°时,左壳朝上率与入水速度的关系。由图2可见,入水速度为1.5 m/s以下时,左壳朝上率达到100%;入水速度大于1.5 m/s时,左壳朝上率下降,且速度越快,左壳朝上率越低。观察发现,当扇贝入水速度过快时,由于惯性作用使左壳已经朝上的扇贝继续旋转变为右壳朝上。因此,扇贝的入水速度应控制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