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昌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类型:□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 电力网数学模型模拟实验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实验通过对电力网数学模型形成的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获得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程序,使数学模型能够由计算机自行形成,即根据已知的电力网的接线图及各支路参数由计算程序运行形成该电力网的节点导纳矩阵。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力网数学模型概念的理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熟悉各种常用应用软件,熟悉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加强编制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提高工程计算的能力,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起来。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计算机、软件(已安装,包括各类编程软件C语言、C++、VB、VC等、应用软件MATLAB等)、移动存储设备(学生自备,软盘、U盘等) 四、实验步骤 将事先编制好的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的计算程序原代码由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导入计算机。 编程思想 I 无变压器支路的节点导纳矩阵计算方法。 以下语句用于输入题目已知节点之间的导纳和阻抗值: z=input(请输入由节点号对应的阻抗形成的矩阵:z=); y=input(请输入由节点号对应导纳形成的矩阵:y=); %其中,yii即为i节点对地导纳yii zij输入为inf(即无穷大),z 以下语句用于计算无变压器支路的节点导纳矩阵: for(i=1:n) for(j=1:n) Y(i,i)=sum(y(i,:),2)+sum(1./z(i,:),2); if j==i Y(i,j)=Y(i,i); else Y(i,j)=-1/z(i,j); end end end %其中,对角线元素 Yii=yii0+jy 非对角线元素 Y II变压器支路的等值电路 1:k 图1 变压器支路的∏型等值电路kzk*kz/(1-k)kz/(k-1)jjizi当节点a,b间接有变压器支路时(见图1),当然可以用∏型等值电路,然后按照上述原则形成导纳矩阵。但在实际应用程序中,往往直接计算变压器支路对导纳矩阵的影响。根据图1-5-1可以写出节点a 图1 变压器支路的∏型等值电路 kz k*kz/(1-k) kz/(k-1) j j i z i 节点a的自导纳改变量式(I-1): ?Yii= 节点j的自导纳改变量式(I-2): ?Yjj=1 增加节点i,j间的互导纳式(I-3): ?Yij=?Y 注意:在输入电路已知参数时,将k以矩阵形式输入,若i、j两节点之间无变压器,则kij=1,(kii=1),若i、j之间有变压器则将靠近变压器的一端记为节点j,靠近阻抗的一端记为节点i,输入人员将kij 程序段中 for(i=1:n) for(j=1:n) if k(i,j)~=1 y(j,i)=(1-k(i,j))/(k(i,j)*k(i,j)*z(i,j)); y(i,j)=(k(i,j)-1)/(k(i,j)*z(i,j)); z(i,j)=k(i,j)*z(i,j); z(j,i)=z(i,j); end end end %判断两个节点之间是否有变压器,如果k≠1则对节点之间的导纳和阻抗矩阵进行修改,得到新的yij和 (2)源代码如下: clc clear n=input(请输入节点数:n=); z=input(请输入由节点号对应的阻抗形成的矩阵:z=); y=input(请输入由节点号对应导纳形成的矩阵:y=); k=input(请输入变比:k=); Y=zeros(n); for(i=1:n) for(j=1:n) if k(i,j)~=1 y(j,i)=(1-k(i,j))/(k(i,j)*k(i,j)*z(i,j)); y(i,j)=(k(i,j)-1)/(k(i,j)*z(i,j)); z(i,j)=k(i,j)*z(i,j); z(j,i)=z(i,j); end end end for(i=1:n) for(j=1:n) Y(i,i)=sum(y(i,:),2)+sum(1./z(i,:),2); if j==i Y(i,j)=Y(i,i); else Y(i,j)=-1/z(i,j); end end end 在相应的编程环境下对程序进行组织调试。 应用计算例题验证程序的计算效果。 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如下依次输入: n=5 z=[inf 0.1

文档评论(0)

151****01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