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茶文化历史和传播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茶文化历史和传播》的内
容,具体内容: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 文
相结合,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
您有用。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中国茶叶的发...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 文相结合,中
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
中国茶叶的发展和传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战国时期,巴蜀一带已形
成一定规模的茶区,随着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经过代代相传,饮茶慢慢
从局部地区开始逐步普及全国。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
用具,茶叶已经商品化;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长江中游或华
中地区逐渐取代巴蜀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茶业的
发展,茶已成为日常饮料;唐代是茶业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贡茶设置在江
南,促进了江南制茶技术的提高,也带动了全国各茶区的生产和发展 ;宋
代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基本上
已与当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饮茶之风达到高峰,清代后期,茶叶生产
由盛而衰;当代,茶叶再现辉煌,茶叶消费开始向多元化和健康方向发展。
(二)茶在国外的传播
茶在国内传播的同时,也不断向周边国家和世界传播。随着商业贸易和
1 5
中外文化的交流,在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
及亚洲其他地区,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开始由国内传至国外。
唐代日本高僧最澄回国时从中国携带茶籽种植,宋代日本荣西禅师又从
我国传入茶籽至日本种植。这些文化交流使者将从中国学到的饮茶习俗带
回日本,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扬广大,推动了日本饮茶习俗的发展。后又经
日僧南浦昭明将学得中国径山寺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带回日本,在此基
础上改造后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
约在 1610 年中国茶叶作为商品输往欧州的荷兰和葡萄牙,后传至东欧,
再传至俄、法等国。印度虽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1780
年印度引种中国茶籽,之后传播到斯里兰、非洲、南美等地。茶在传播中,
茶字的音、形、义也随之流传,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起源于中国,如茶
在英语中写成TEA,是从福建话茶字的念法而生。可以说,中国给了
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
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目前,我国生产茶叶三分之一销往世界各地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有 50
多个国家引种了我国的茶籽、茶树,世界饮茶人口已达 20 多亿。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历史
法国年鉴派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皇皇巨著《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
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茶在纪元前已出现于四川,十三世
纪征服整个中国。布罗代尔在著述中,将征服的桂冠毫不吝啬地赠与
了外表上看似柔弱的茶,是颇耐人寻味的。然而,布罗代尔纪元前的时
间指称却稍嫌含糊。中国最早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明白无误地告诉我
2 5
们,3000 年前,在四川地区,人们便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并且,把茶作为
珍贵的贡品献给当时的天子周武王。
多少个世纪以来,茶的江湖是宁静的、隐秘的,茶,这南方的嘉木,像
一位尘外高人,与山林为伴、云雾为伴、日月为伴,终日韬光养晦。是战
争打破了平静,把茶从悠远的幕后推上了世界的前台。春秋战国时期,秦
国人的金戈铁马攻下了层峦叠嶂的巴蜀。粗犷、骠悍的秦兵惊奇地发现了
这种可以煎煮饮用的灵草。就这样,茶叶不可思议地裹在秦兵们凯旋而归
的马革中,怀着秘密的宏大的使命,沿着金牛道走出了四川盆地。茶的内
敛的光芒,将注定照耀更加广大的疆域。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 (即茶)而解之。世界第一部药物学
专著、成书于先秦的 《神农本草》,为茶所具有的点金之术作了最有说服
力的注释。相传神农是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可以凭观察、靠感觉,断定植
物入哪经、走哪穴、治什么病。尝遍百草难免中毒。当尝到茶叶后,神农
的五脏六腑如经过洗涤一般,干干净净,神清气爽。被后世中国人誉为
茶圣的陆鸿渐对此深信不疑,在 《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氏。并深情地称茶是南方至善至美的神木。千百年来,由于历代茶人的
努力,加之文人墨客、士大夫和宗教界人士的推波助澜,茶,这株从仙界
飘落凡间的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