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原市 2023 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9:00 一 11:3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编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加快构建 “强起来”的中国话语体系是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
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需要。当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
用大幅提高,同国际社会的联动互动空前广泛。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中国正在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基于此,
面向中国“强起来”的时代,我们不能做西方理论的 “搬运工”,而要做中国学术的创造者、
世界学术的贡献者。因此,要立足我国改革发展实践,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
点,提炼标识性的学术概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构性重生,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有利于当今世界和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念。
进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形成无愧于时代的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和
学术成果。
(摘编自洪晓楠、蔡后奇《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
材料二 几年前 (注:本文作于 1985 年)不少作者眼盯着海外,如饥似渴,大量引进。
介绍一个萨特,介绍一个海明威,介绍一个艾特玛托夫,都引起轰动。作为一个过程,是正
常而重要的。近来,一个值得欣喜的现象是:作者们开始投出眼光,重新审视脚下的国土,
回顾民族的昨天,有了新的文学觉悟。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带上了浓郁的秦汉文化
色彩;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则颇得吴越文化的气韵。他们都在寻 “根”,都开始
找到了“根”。这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一种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
西方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对东方文明寄予厚望。他认为西方基督教文明已经衰落,而古
老沉睡着的东方文明,可能在外来文明的“挑战”之下,隐退后而得 “复出”,光照整个地
球。我们暂时不必追究汤氏的话是真知还是臆测,有意味的是,西方很多学者都抱有类似的
观念。传说张大千去找毕加索学画,毕加索也说:你到巴黎来做什么?巴黎有什么艺术?在
你们东方,在非洲,才会有艺术。……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吗?在这些人注视着的长江、
黄河两岸,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里正在出现轰轰烈烈的改革和建设,在向西方 “拿来”一切我们可用的科学和技术等
等,正在走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阴阳相生,得失相成,新旧相因。万端变化中,中国还
是中国,尤其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在民族的深层精神和文化物质方面,我们有民族的自我。
我们的责任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这种自我。
(摘编自韩少功《文学的“根”》)
材料三 2019 至 2022 年,莫言和贾平凹先后分别推出 “笔记体小说”新作《一斗阁笔
记》与《秦岭记》。有论者称其“直接显示出其在创作形态上与传统笔记体小说的勾连……
让人很容易地联想起了《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这两位当代文坛最重要的作家同
时操持“笔记体小说”创作,牵扯着一个重要的文学命题,即“传统资源如何实现当代转化”。
对此,莫言自述 “经历过向西方文学广泛学习和借鉴的阶段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把目
光投向了中国的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而他找到的正是蒲松龄:“问我师从哪一个?淄川爷
爷蒲松龄。”莫言承认 自己走了一条 “回转之路”,是借道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向着传统文学资
源的归返;而贾平凹的自述则体现了另外一种在中西视野中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立场与视角,
他走了一条在思想与精神境界方面吸收外来的东西、形式上则采用来 自传统和民间的民族化
的东西的道路。
遍览作家们的自我论说及创作,他们其实都强调西方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对比视
角,不论是绕道西方重回传统,还是借重传统文学资源,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