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揣摩??琐屑??落慌而逃??莫名其妙 B.弥望??签署??云蒸霞蔚??冠冕堂皇 C.隽永??震颤??感人肺腑??自惭行秽 D.恪守??荒芜??和言悦色??残羹冷炙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新诗体,它继承了汉魏以来古体诗的特点,又在诗歌格律方面有所创新。如,同属唐代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都是近体诗。 B.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的代表作《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 C.《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的代表作,两首词都是咏史怀古类古诗词中的经典,词人都借怀古抒发了自己的怀抱。 D.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提倡写新格律诗。《红烛》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诗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 二、选择类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生:天性 B.君子不齿????????齿:并列 C.纵一苇之所如????如:好像 D.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 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的时候学习,长大了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D.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三、情景默写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选作其中4题) ①诗人在创作中常引用前人的诗句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短歌行》中,曹操先是引用《诗经·郑风》中的句子“____,悠悠我心”,接着又引用《诗经·小雅》中的句子“呦呦鹿鸣,___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慕之情。 ②古代诗歌中,诗人借“鸟”这一意象营造意境、有所寄托的现象很多,如陶渊明的“____,池鱼思故渊”,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等。 ③即使面对美景,诗人也常心生悲情。如白居易面对“____”,却“往往取酒还独倾”,李煜面对美景却感慨“____,往事知多少”。 ④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最终在清风、明月中寻到了慰藉,领悟到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哲理。 ⑤课堂上,师生要共同营造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老师不一定处处都超过学生,学生也未必在各个领域都不如老师,这是因为“____,____”。 四、选择?简答 6.阅读《乡土中国》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 ① )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 ② )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 ③ )四季的转换,( ④ )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只要环境不变,没有新的细菌侵入,这套不必讲学理的应付方法,总是有效的。既有效也就不必问理由了。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我们说“灵验”,就是说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甲????。“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法律是?乙????,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 (取材于《礼治秩序》)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①虽然??②但是??③不仅是??④更是 B.①虽然??②但是??③只是??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