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1、答:分为三类。动量传递:流场中的速度分布不均匀(或速度梯度的存在);热量传递:温度梯度的存在(或温度分布不均匀);
质量传递:物体的浓度分布不均匀(或浓度梯度的存在)。
2、解:热质交换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分为: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和热管式等类型。
间壁式又称表面式,在此类换热器中,热、冷介质在各自的流道中连续流动完成热量传递任务,彼此不接触,不掺混。
直接接触式又称混合式,在此类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并且相互掺混,传递热量
和质量后,在理论上变成同温同压的混合介质流出,传热传质效率高。
蓄热式又称回热式或再生式换热器,它借助由固体构件(填充物)组成的蓄热体传递热 量,此类换热器,热、冷流体依时间先后交替流过蓄热体组成的流道,热流体先对其加热,使蓄热体壁温升高,把热量储存于固体蓄热体中,随即冷流体流过,吸收蓄热体通道壁放出的热量。
热管换热器是以热管为换热元件的换热器,由若干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通过中隔板置于
壳体中,中隔板与热管加热段,冷却段及相应的壳体内穷腔分别形成热、冷流体通道, 热、冷流体在通道内横掠管束连续流动实现传热。
3、 解:顺流式又称并流式,其内冷、热两种流体平行地向着同方向流动,即冷 、热两种流体由同一端进入换热器。
逆流式,两种流体也是平行流体,但它们的流动方向相反,即冷、热两种流体逆向流动,
由相对得到两端进入换热器,向着相反的方向流动,并由相对的两端离开换热器。
叉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交叉。
混流式又称错流式,两种流体的流体过程中既有顺流部分,又有逆流部分。
顺流和逆流分析比较:
在进出口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的平均温差最小,顺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总是低于热流体的出口温度,而逆流时冷流体的出口温度却可能超过热流体的出口温度,以此来看,热质交换器应当尽量布置成逆流,而尽可能避免布置成顺流,但逆流也
有一定的缺点,即冷流体和热流体的最高温度发生在换热器的同一端,使得此处的壁温较高, 为了降低这里的壁温,有时有意改为顺流。
第二章传质的理论基础
1、答: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称为传质通量。传质通量等于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
以绝对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 mA
? ? u , m ? ? u
A A B B B
, m ? e u ? e u
A A B B
以扩散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 jA
? ? (u ? u), j
A B
? ? (u ? u)u
B B
, j ? j ? j
A B
以主流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
e u ? e
A
?1 (e u
?A ? e A A
?
e u
B B
)? ? a (m
?? A A
?
m )
B
e u ? a (m
B B A
m )
B
2222、答:碳粒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式为C ? O
2
2
2
? CO
2
,即为 1 摩尔的C 与 1 摩尔的O
反应,
生成 1 摩尔的CO2
,所以O
与CO2
通过碳粒表面边界界层的质扩散为等摩尔互扩散。
3
3、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知:D∽ p?1T 2
两种气体A 与 B 之间的分子扩散系数可用吉利兰提出的半经验公式估算:
3
?435.7T 2
?
D
1 1
1 ? 1
? ?
?10?4
p(V 3
A
? V 3 ) A B B
0若在压强 P
0
? 1.013 ?105 Pa,T
00
0
? 273K 时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D
,在其他P、T
2P ? T ?3
2
??D ? D
?
?
0 ? ?
状态下的扩散系数可用该式计算
氧气和氮气:
0 P T
0
V ? 25.6?10?3 m3 /(kg ? kmol)?
220 o
2
2
V ? 31.1?10?3 m3 /(kg ? kmol)?
1 1N2 N
1 1
? 32
? 28
3435.7 ? 2982 ?
3
D ?
? ?10?4
32 28
1 1
? 1.54 ?10?5 m2 / s
1.0132 ?105 ? (25.63 ? 31.13 )2
氨气和空气:
P ? 1.0132 ?105Pa T ? 25 ? 273 ? 298K
P ? 1.0132 ?105 Pa T
0 0
? 273K
? ?
? ? ? ?
D 0.2 ( )2 0.228cm2 / s
1.0132 273
2-4、解:气体等摩尔互扩散问题
D 0.6 ?10?4 ? (16000 ? 5300)
N ? (P ? P ) ? ? 0.0259kmol /(m2 ? s)
12A RT ?z A A
1
2
8.314 ? 298?10 ?10?3
m2s
R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abaqus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损伤塑性模型.docx VIP
- 医学课件-皮肤软组织感染.pptx VIP
- 2024年江苏赛区复赛“扬子石化杯”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食材分拣、包装、运输、验收、售后整体配送服务方案.docx VIP
- 《华为数字化转型之道》实践经验分享试题附答案.doc
- 2025年辽宁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油漆来料检验报告.docx VIP
- 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docx VIP
- 人教版劳动教育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