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关县小流域治理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VIP

偏关县小流域治理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偏关县小流域治理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1996年,经过全省第三次小流域管理会议,我县全体成员受到了广泛的培训和鼓励。小流域治理速度进一步加快, 规模进一步扩大, 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再造偏关秀美山川的宏图大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历程, 在不断推进小流域治理方面, 我们的主要体会就是:贵在坚持, 重在质量, 关键在于抓好骨干队伍和机制创新。 1 把小流域治理作为兴农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偏关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 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0.6 %, 90 %以上的耕地是“三跑”田, 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左右, 最少年份仅200 mm。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到199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达200元, 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扶持贫困县。 为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 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 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到偏关穷就穷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上, 要脱贫致富, 就必须从治山治水入手, 在建设基本农田上做文章, 在种树种草上下功夫, 在发展畜牧上求突破, 把小流域治理作为兴县富民的基础工程和根本出路来抓。基于这一认识, 县委、县政府结合偏关实际, 采取户、专、群、干相结合的办法, 咬定荒山不放松, 矢志不渝地狠抓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确定从1995年起, 全县每年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13万hm2, 其中造林1万hm2, 到本世纪末实现“人均0.2 hm2稳产田, 收入突破1 000元, 0.067 hm2柠条1只羊, 人均0.467 hm2柠条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经过全县干部群众持久不懈的共同努力, 我县小流域治理取得了新成绩。1996年以来, 完成水保综治面积3.15万hm2, 累计达7.6万hm2。其中新增造林面积2.13万hm2;新增基本农田7 066.7 hm2, 累计达到2.13万hm2, 人均0.2 hm2;人工种草3 066.7 hm2。全县林草覆盖率由1978年的12.6 %提高到34.6 %, 3.33多万hm2沙化面积减少到1.33万hm2, 150多个沙丘基本得到控制, 80 %的农田得到保护;土壤侵蚀模数由1978年的1.7万t/km2减少到0.7万t/km2, 地表径流减少28 %;坡改梯后, 土地产出率大大提高, 全县粮油播种面积由1978年的4.11万hm2减少为2.8万hm2, 减少约30 %, 但粮油总产量仍增长了1.6倍。开发利用柠条资源养羊, 1999年养羊36.5万只, 农民人均4只, 全县林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 %。小流域治理、生态建设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显示出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6年以来, 我县两次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禹王杯’先进县”, 两次被评为“吕梁山机修梯田先进县”, 1998年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建设红旗县”, 1999年被评为“1996年~1999年度扶贫攻坚机修梯田工程建设标兵县”, 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2000年3月, 又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 2 治理成果与“高、精、细”的轨道系统动态化 80年代以来, 我县推广了户包治理小流域的经验。户包治理小流域受季节、技术和能力的限制, 在施工时间的连续性, 施工质量的稳定性上没有保证;一些离村远, 治理难度大, 技术要求高, 开发见效慢的地方得不到治理;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管理等各环节形不成合理的运作机制, 治理成果与“高、精、细”的质量要求和“深、广、连”的规模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 小流域治理要逐步转移到质量效益型的轨道上来, 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 种一片活一片, 治一片成一片, 让群众从中看到希望, 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为确保小流域治理的质量, 我们在具体实施中, 着重抓了四个环节: 2.1 “三结合”,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根据本县的自然特点, 以小流域为单元, 用大流域统帅小流域,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按山系、水系, 跨乡村统一规划。在宏观布局上, 坚持了“三结合”:一是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二是坚持集中连片与规模治理相结合, 三是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微观上, 根据土地利用资料, 对每条流域、每个小班的立地条件、土壤属性及生产适宜性进行了认真分析, 从而确定林种、树种, 做到了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 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梁、峁、坡、沟、川立体开发, 农、林、牧、工、贸协调发展。既达到快速治理的目的, 又使当地群众实现脱贫目标。 2.2 要从“栽植壮苗,调苗、保苗、期栽”到“生长期” 为了做到科学施工, 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实际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