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甲藻属海洋原甲藻细胞侧扁,呈瓜子形。细胞前圆后尖,藻体中部最宽,体长为42~70μm,宽22~50μm,顶刺长6~8μm。本种是世界性种,广泛分布于浅海、大洋和河口。在我国沿岸是牡蛎、幼鱼的饵料,大量生殖可形成赤潮,是太平洋东岸形成赤潮的重要种类,大量生殖时有发光现象。
利马原甲藻细胞呈倒卵形,中后部最宽阔,长为42~45μm,宽为25~30μm。中心有一蛋白核,后部为细胞核。前端有V形鞭毛孔,无顶刺。广泛分布于热带水域,主要分布于河口或浅海的海草或沙粒上,营浮游生活。我国海南沿海有分布,可产生腹泻性贝毒。
微小原甲藻藻体变形,一般壳面呈心形或卵形,顶刺短小,细胞近前端最宽,即前宽后细圆。体长为15-23μm,宽13-17μm,顶刺长约1μm。两壳面布满小刺。微小原甲藻是沿岸种,分布广,可引发赤潮,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反曲原甲藻细胞细长,藻体略呈S形。前端稍圆,顶端略微凹陷,后端细长而尖细,背部隆起,腹面微凹。顶刺细长而尖,副刺短小但明显可见。体长为60~85μm,宽20~30μm,顶刺长9.9~16μm。本种多分布于热带水域。我国香港、大鹏湾有分布。
裸甲藻属细胞侧扁,圆形或椭圆形,横沟在细胞中部略下旋,环绕细胞一周,细胞如具薄壁,则由许多相同的多角形小板片组成,色素体多个,盘状、棒状,呈金褐色、绿色、黄绿色等。有的种类无色素体。
本属种类海、淡水均有分布,以海产种类居多,不少种类是形成赤潮的重要生物。如蓝色裸甲藻,细胞长圆锥状,个体较大,长120μm,宽60μm左右,纵沟达上锥部顶部,表质膜有纵列条纹,是形成赤潮的种类之一。
淡水中的裸甲藻、真蓝裸甲藻在肥水鱼池内大量生殖可形成云彩状水华,使池水呈蓝绿色,是鲢鳙的天然好饵料,但过量生殖,也有危害。
哈卡藻属哈卡藻属常见种为血红哈卡藻,细胞长55-77μm,宽40~50μm。上甲顶端平圆似头盔,下甲略呈W形。细胞中央部最宽,横沟左旋1周,其始末位移与横沟宽相近,纵沟未伸入上甲,在与横沟汇合处直达底部,且往下渐宽。
细胞背面扁平,腹面凹陷显著,游动时整个细胞像树叶一样飘旋。细胞周边广布橘黄色色素体。本种常见于温带和热带的近岸水域,我国也有分布。
前沟藻属前沟藻属前沟藻属:上甲明显小于下甲,横沟居于前部,分离。我国分布有1种。
强壮前沟藻强壮前沟藻:单细胞,裸露无细胞壁。双圆锥形,具有纵向的嵴。长11~24μm,宽6~17μm。上甲短,小于或相当于体长的1/3。
横沟居于前部,分离,向下形成位移。色素相对较少,周生。细胞表面覆盖葡萄糖粒。该种为世界性分布,我国南海有记录。
环沟藻属螺旋环沟藻藻体纺锤形,单细胞游泳生活。细胞长55~80μm,宽22~32μm。上甲顶端尖。细胞中央部的横切面为圆形,下甲侧面观与上甲相似,背腹面较宽,底部略圆。横沟从上锥部的近中央处开始,左旋绕细胞1周直达下锥部的近中央处,横沟的始末位移约为细胞长度的1/2。
纵沟狭且浅,从上锥部的横沟始点歪扭下行到细胞底端。细胞表面有清晰的纵向条纹贯穿细胞全体。无光合色素。世界性分布,我国大连沿海和珠江口有分布。
无纹环沟藻细胞多呈上小下大的倒卵形,长21~50μm,宽15~36μm,长宽比平均为1.3。细胞背腹扁平,横沟沟沿向外隆起,腹面内凹,上锥部似顶面平坦的山峰。
横沟窄而深,始于腹面中央略上方,左旋1周至横沟始点左下侧,始末位移为细胞长度的1/3~1/2。纵沟明显伸入上锥部,向下直达下锥部底部。细胞下端呈左右对称的V形。该种欧洲、美国、日本均有分布,多见浅海和河口。我国深圳湾有分布。
旋沟藻属旋沟藻属如多环旋沟藻,单细胞或链状群体。单细胞椭圆形,长30~40μm,宽20~30μm。横沟左旋,绕细胞1.8~1.9周,其始端和末端离细胞顶端分别约为细胞长度的0.25和0.85倍,始末位移约为细胞长度的0.6倍。
纵沟窄,始于横沟的始端,随横沟绕细胞一周后至细胞腹面右侧急降与横沟末端汇合后继续下行至细胞底端。链状群体的细胞数一般8个以下。在上锥部背面近顶端处有一个红色眼点。世界性分布,美国、葡萄牙、日本沿海和我国的珠江口等有分布。
凯伦藻科横沟从细胞中央略上开始,左旋一周后始末位移约为细胞长度的1/5,纵沟始于横沟起点直达细胞底部,上甲沟始于横沟起点的右上处,经顶部达细胞背部。凯伦藻科凯伦藻科,形态特征同裸甲藻科。凯伦藻属常见种为米氏凯伦藻,细胞长15.6~31.2μm,宽13.2~24μm。背腹面略扁平,下甲底部中央有明显的凹陷,右侧底端略长于左侧。
世界性分布,日本常见,我国珠江口有分布。有毒性。米氏凯伦藻为世界广布种,能分泌溶血性毒素和细胞性毒素,危害鱼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已成为我国主要赤潮优势藻种。原称长崎裸甲藻、三宅裸甲藻、米金裸甲藻等。
短凯伦藻细胞长18~40μm,宽16~65μm。细胞背腹略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解读.pptx VIP
- 2024年北部战区总医院医护人员招聘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四).docx
- 初中数学练习题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pdf VIP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末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docx VIP
- 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护理查房.pptx
- NDS3585 4合1大卡接收机(SPTS输出版) 使用说明书.pdf VIP
- 雅思考试(IELTS)真题.pdf VIP
- Samsung三星音响HW-H450使用说明书.pdf VIP
- 铁路建设征地拆迁的工作心得体会.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