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地区二仙庙分布与年代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东南地区二仙庙分布与年代考 一、 地质概况和历史资料 晋东南地区的二仙寺分布广泛。但是大部分庙宇的保存现状较差, 多数被占做他用, 只残存部分建筑或构件, 平面布局遭到严重破坏。到目前为止, 没有研究机构或个人对二仙庙宇做过全面的调查或研究, 基本没有公开发表的调查报告等资料可供参考。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 无法长期深入晋东南地区做详细的调查。在这种情况下, 决定首先选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七处二仙庙中的五处 (见下表1) 为起点, 以个例分析的方式, 研究二仙庙宇平面布局的发展变化。 本文所选几处国保单位, 就地理位置而言, 多集中在陵川和高平二地, 属于二仙庙重点分布区;创建年代多集中在唐末至北宋, 也属于二仙庙建设的高发期,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 这几处国保单位对于研究晋东南地区二仙庙宇的平面布局, 具备“突出普遍价值”, 既能够突出表现二仙庙的建筑艺术, 又能够从整体上反映该地区二仙庙的建造水平。另外, 由于这几处庙宇为国保单位, 资料相对丰富。山西省古建所曾做过部分调研和实测工作, 这为本文的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使用的资料和线索。壶关真泽二仙宫为二仙本庙, 但并不在所选案例中, 主要由于其平面布局复杂, 而仅靠现存历代碑刻资料难以对其格局形成年代做系统的分析。故不列入本文案例中。 二、 晋江二仙寺 1. 泽州二仙庙院内地貌 晋城二仙庙位于晋城市东13公里处的泽州县金村镇东南村。泽州县位于太行山南端, 居山西省东南部。地势四周高, 中间低, 四面环山, 多呈凹形, 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 且位于晋城盆地中央。泽州全县境内河流纵横, 主要河流为沁河和丹河两大流域。二仙庙庙院坐北向南建于高岗之上, 下临丹河, 东侧隔河与珏山相望, 西侧公路廻环。在北宋大观元年 (1107年) 苟显忠《鼎建二仙庙记》中清楚地记录了当时二仙庙周边的情况:“卜地放馆之头村西北高冈左侧, 四远眺望, 东有女娲圣窟, 西有垂棘玉洞, 南为凤凰山惠远公掷笔之台, 北有龙门峡魏孝文驻跸之地。山环水绕允为此方胜境。” 2. 创寺布局不同的年代机理 晋城二仙庙, 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山西通志》记载, 庙宇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 (1097年) 。关于这一点, 可以从庙内现存碑刻中推测出来。庙内现存碑刻题记共4块, 统计如下 (见表2) : 从现存碑刻来看, 庙宇的创建年代十分清晰。在后殿前檐东石柱上刻有宋“建中靖国元年十月二十九日” (1101年) 的施柱题记。又据北宋大观元年 (1107年) 《鼎建二仙庙记》载:“因其地僻路歧, 瞻礼无由, 公议建立行祠与招贤馆……遂选匠店材, 雷动云集, 经之营之, 不日而成巨观。”另, 北宋政和七年 (1117年) 的《二仙庙记》载:“自绍圣四年五月内下手, 至政和七年秋方始工毕。”前者记载庙宇不几日而成, 实属夸张说法;后者记载庙宇自绍圣四年 (1097年) 开工, 至政和七年完工, 期间共经历二十年时间, 这一说法更可信。 北宋政和七年 (1117年) 的《二仙庙记》中记载:“于北纮田宗地内施地一所, 充为庙基、挟屋、行廊、门楼五道□□□□□□□□□□为记。”由此可见, 平面布局中的后殿、挟屋、行廊、门楼都是庙宇创建时期所建。只有献殿、前殿及戏台的始建年代没有明确记载。 徐怡涛先生在其《长治、晋城地区的五代、宋、金庙宇建筑》一文中认为该庙献殿的始建年代应该不早于明代, 并非创寺时的原始布局, 而现在前殿的位置有可能为创建时期献殿的位置。由此, 我们可以总结出该庙北宋时期平面布局的原型:中轴线上建筑依次为:戏台、山门、献殿、主殿。主要殿堂多为歇山、悬山建筑。主殿位于庙宇中轴线的后端, 挟屋位于主殿两侧, 其山墙与主殿不紧邻。东西两翼为行廊, 不另设独立于廊庑的配殿。献亭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 远离主殿邻近门楼。 三、 高平市西里门二仙寺 1. 米的范围0米 西李门二仙庙地处高平市河西镇西李门村南600米, 位于高平南部, 属平原区向山区的过渡地带。西李门二仙庙处于一高岗之上, 东侧有民用住宅一排, 其余三面均为耕地 (图一) 。 2. 修山建筑格局考证 关于西李门二仙庙的创建年代, 据庙内李俊民于蒙古庚子年 (1240年) 《重修真泽庙碑》中载:“自唐天祐迄今三百余年, 庥麻一方, 实受其福, 水旱疾疫, 祷无不应。”由此可知, 庙宇初创于唐天祐 (904-907年) 年间。庙内现存碑刻题记共9通, 统计如下 (见表3) : 从现存碑记来看, 金代对庙宇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碑文中对每次庙宇的修缮范围、修缮程度等均未做详细说明, 只有少部分信息可用, 金正隆三年 (1158年) 的《重修二仙庙记》中记载:“……重修前殿、梳妆楼、后殿及耳房。”由此可见, 除去山门东西耳房以及二进院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