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谏逐客书.docVIP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谏逐客书.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 一、文学常识。 1.李斯(?—前208),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朝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师从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后被秦王任为客卿。他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并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斯实行郡县制等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背景介绍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此文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三、字音字形 1. 字音识记 蹇叔  ① ??????商鞅  ② ??????鄢郢  ③ ??????搏髀  ④  范雎  ⑤ ??????穰侯  ⑥ ??????太阿  ⑦ ??????灵鼍  ⑧  外厩  ⑨ ??????傅玑  ⑩ ??????阿缟  ? ??????窈窕  ?  击瓮  ? ??????赍盗粮  ?  [知识点] 字音 [答案] jiǎnyāngyānbìjūrángētuójiùjīgǎoyǎowèngj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声调注意:“蹇”为三声,“穰”为二声,“缟”为三声,“窈”为三声,“瓮”为四声; 形声字思维误导:“髀”不能读作“卑”,“穰”不能读作“襄”,“厩”不能读作“既”。 形近字:“雎”不要误认为“睢(suī)”,“赍”不要误认为“赉(lài)”。 2. 通假字 (1)遂散六国之从 (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3)而陛下说之 [知识点] 通假字 [答案] (1)同“纵”,合纵。 (2)同“纳”,接纳。 (3)同“悦”,喜悦、高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之通假现象的能力。 (1)句意“(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于是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的联盟”,“从”,通“纵”,指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政策。 (2)句意“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内”通“纳”,让……进入、接纳、容纳、放入。 (3)句意“陛下却十分喜欢”,“说”通“悦”,高兴、喜欢、愉悦、快乐、欣喜。 3. 辨析古今异义:写出加点词的古义。 (1)窃以为过矣。 古义: 今义:偷盗。 (2)疏士而不用。 古义: 今义:不听从,事实上没必要。 (3)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古义: 今义:没有,跟“有”相对。 [知识点] 古今异义 [答案] (1)古义:私下,谦辞。 (2)古义:不任用。 (3)古义:不分,不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1)句意: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窃”,私下。 (2)句意: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不用”,不加任用。 (3)句意: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无”,不分,不论。 4. 词类活用 (1)西取由余于戎: (2)蚕食诸侯: (3)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4)却宾客以业诸侯: (5)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6)强公室: (7)故能明其德: [知识点] 词类活用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西 (2)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 (3)名词作动词,值得珍惜 (4)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 (5)使动用法,使……来 (6)使动用法,使……强 (7)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彰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能力。 (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本句翻译为:向西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 (2)蚕,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本句翻译为:像蚕食桑叶一般,侵蚀着诸侯的土地。 (3)宝,名词作动词,值得珍惜。本句翻译为: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利用)的却很多。 (4)业,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本句翻译为:驱逐宾客使他们去事奉诸侯。 (5)来,使动用法,使……来。本句翻译为:使丕豹和公孙支从晋国来。 (6)强,使动用法,使……强。本句翻译为:使王室的权力得到加强。 (7)明,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彰明。本句翻译为: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5. 文言句式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3)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4)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5)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6)西取由余于戎 (7)东得百里奚于宛 (8)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答案] (1)判断句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