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唐王朝与北方突厥的关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隋唐王朝与北方突厥的关系 隋唐时期,中原的统一领土非常广泛。在中原王朝与突厥等民族政权争斗、融合的过程中,隋唐北部疆域经历了由开拓、发展而至极盛的过程。这种变化,至唐太宗、高宗之际始达到极盛,武后时期一度大退缩,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基本定型。《读史方舆纪要》的作者继承《新唐书·地理志》的说法谓:“其地南北皆如前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960234其实唐之北疆几经变迁,最盛时跨大漠南北,最北逾今贝加尔湖,远非两汉所能比。正如今世学者言:“较诸汉武之时抑(亦)已过矣。然此仅就国内而言,若羁縻州、县之设立,尤属广泛,自高丽以至于波斯,无往无唐官吏之足迹,其疆域之广大,自古以来所未尝有也”135。而对于唐朝疆域这种几经变迁的动态过程,至今所颁布的各种历史地图均未能完整地反映。正如谭其骧先生就其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言:“分幅图果然可以由于详密精确而为学者赞赏,但每个历史时期只能显示某一年代的疆域政区,看不到这一时期的前后变化,对学者而言也还有一个不可低估的缺点。”为此,在谭先生所主编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每幅图后都附了简要的图说,但又正如先生继前言中所言:“一代兴亡降替和疆域政区的变革要用二三千字来说明是不那么容易的”。因此,就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在今阴山南北,尤其在今河套地区的领土收缩、势力进退的过程逐一考察,为该时期历史地图分幅图的绘制打好基础,也十分必要。其次,对于正确认识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北部疆域的先后变化过程以及正确认识中国北部疆域的历史形成,皆大有裨益。 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曾经划分了当时关中以北的一条农牧分界线,乃是天水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一线,该线以北、以西为牧业区,以东、以南为农业区。所谓“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3 262。 但事实上,经过西汉武帝以来的边疆开拓,曾打破了这一自然地理分界线,中原农业区与北方游牧区已非严格以此线为界分布。这一线谭其骧先生曾经概括为:“黄河中游大致即东以云中山、吕梁山,南以陕北高原南缘山脉与泾水为界,形成了两个不同区域。此线以东、以南,基本上是农区;此线以西、以北,基本上是牧区。这一局面维持了很长的时期,极少变动。”22其实,对照司马迁原来的划分,这期间是将双方控制的农牧分界线重新推进到了秦汉以前的位置。直至北魏,汉末以来形成的那条农牧分界线迅速改变。至唐,在突厥、铁勒民族先后降服以后,为有效管理北部边疆,唐的行政建置曾北逾阴山,推至大漠以北,中原王朝的北疆一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大,后又经历多次变迁,至玄宗开天之际基本定型在以阴山为界。 一、 突厥向南固地位的确立 北魏的北部疆域曾紧抵漠南,曾于漠南沿边设立六镇,设重兵防御北边的柔然等游牧民族。这六镇分别是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但自北魏分裂,北部州郡人口大为减耗。史载,“魏自丧乱以来,农商失业,六镇之民相帅内徙,就食齐、晋,欢因之以成霸业。东西分裂,连年战争,河南州郡鞠为茂草,公私困竭,民多饿死”4 909。同时,随着北魏分裂,北部沿边边备松弛,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相继兴起而频频南下,更加促使北方州郡的凋弊。另外尚有居住在今山西境内的稽胡,“稽胡刘蠡升,自孝昌以来,自称天子,改元神嘉,居云阳谷,魏之边境常被其患,谓之‘胡荒’”4 862。尔后随着突厥自公元6世纪崛起以来,很快取代柔然、口厌哒的霸主地位,雄长漠北,君临西域。早于隋唐王朝的北齐、北周曾与之“争相结姻好,倾府藏以事之”1 865。但此后经北周灭北齐,直至隋代周之初,突厥的统治范围与畜牧所及皆以大漠为限。《周书·突厥传》云,北周时突厥木杆可汗务于征伐,“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且明谓其可汗牙帐“恒处于都斤山(今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皆标明其政治中心即在漠北。正因此,在周武帝娶突厥可汗女为皇后,其迎婚使团就曾取道凉州、甘州、居延海而至漠北突厥牙帐,可见其牙帐至周武帝时仍在漠北。隋初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之初,其牙帐依然在漠北。《隋书·突厥传》记载,佗钵可汗卒,四可汗子争立,“国中相与议曰‘四可汗之子,摄图最贤’,因迎立之,号伊利俱卢设莫何始波罗可汗,一号沙钵略。治都斤山”。 但随着突厥政权势力的发展,突厥的势力可能早在北齐、北周分立之际就已开始向南发展。北齐、北周曾于北境数度大修长城,借以阻挡突厥的南侵。北周武帝曾大集兵于云阳,将亲北伐,遇疾暴崩。隋开皇初,突厥南侵,突厥先通过战争,后向隋称臣,最终取得了在隋默许之下“寄居白道川(今呼和浩特平原一带)”和“因请猎于恒、代之间”的权利,这是突厥向漠南发展的重要两步。 开皇二年(582)五月,故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引突厥寇隋平州,突厥悉发五可汗控弦之士四十万入长城,随后又寇兰州。隋被迫分道迎

文档评论(0)

176****27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