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古代文论课完整版.pdf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论课》杨宁01:孔子的文学理论 柏拉图和孔子都认识到诗歌对人的影响,但前者选择了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 后者则选择用诗歌来教化人。不过二者都对文学理论做出了一定贡献,影响 至今,但越是影响大的圣人,对其误解也更多,其言行很多在流传的过程中 遭到曲解,如果没有深入研究,也只会对其产生 不过尔尔 的肤浅看法了。“ ” “ ” —— 孔子以诗教 为核心的文学观 诗教: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了解时代背 景,提出观点的目的) 一、孔子诗教的文化背景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对老子是相当敬重的。” 《论语》中的哲学品质 孔子的文学理论参考书 《论语》的阅读参考书: 杨伯峻 《论语译注》 (入门) 何晏 《论语集解》 (进阶) 朱熹 《论语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黄式三 《论语后案》 刘宝楠 《论语正义》 程树德 《论语集释》 杨树达 《论语疏证》 李零 《丧家狗——我读论语》南怀瑾 《论语别裁》李泽厚 《论语今读》 (不 正经读物哈哈哈) 1、孔子面临的社会情况:礼坏乐崩 特征:礼乐文化流于形式 2、孔子拯救社会的方式 一体两面:复古——形式 (恢复周礼) 开新——精神 (在现实的物质基础上告诉我们如何建构新生活,同时和传统文化相接) 二、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 (一)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人的内在品格 (内容)文:人的外在仪表 (形式) 彬彬:恰当。 —— “ ” “ ” 既具备仁 的品格,又有 礼 的文饰。 ——人的外在仪表与人的内在品格要兼美。 ——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1、“质”有无善恶 就是一种内在本质的直接性呈现 —— 质:直接性 不经由一个他者表现的自己。 文:间接性——中介 (例如作者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 文质关系: (1)要在质中,要真实地呈现自我。 2 ()真实的呈现自我必是经由一个我们所不是的他者折射和反映出来的。 2、“文”“质”轻重关系问题 ——“ ”—— 文 表达自我的恰当形式 (二)尽善尽美 《论语 八佾》:子谓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武》,尽美矣,未尽· “ 善也。” 《韶》乐的内容和形式是完善的 《武》乐歌颂武王伐纣,内容不够完善 “善”是指孔子仁政德治以及仁义礼乐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念 1 ()核心主张:内容和形式并重。 (2)从艺术方面看:提倡一种雅正中和之美。 (三)辞达 孔子重视语言表达的技巧 ——情欲信,辞欲巧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不主张过分的文饰: 《论语·卫灵公》:辞达而已矣 (外在形式表达最终是为内在服务的,如果超过,就会有问题)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三、论文艺与政治、道德的关系 1、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看到了诗的教化作用。 “兴于诗 :修身要从学诗开始。” “立于礼”:要遵守很多日常生活规范。 “成于乐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最后的完成,还要通过音乐的陶染。” —— 《诗经》为中国传统所塑造的与其说是“诗艺”传统,不如说是“诗教”传统。 (强调道德教化作用,培养君子之风,而非过度的浪漫主义,多愁善感、哀 怨彷徨者不在其列。) ——诗歌文学性——陶醉—— 2、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关系 《论语 子路》: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 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进不了上流社交圈)语言当中的奢侈品 孟子 一、孟子的文化意义 (一)孔子—曾参—子思—孟子 (思孟学派) (二)孟子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1、百家争鸣——言论自由——有自由但没言论 ——百家争鸣,不见得百花齐放——思想混乱 时代问题:个体方面——太自我 (杨子“一毛不拔”) ——社会国家——思想混乱 第02讲 孟子的文艺批评观 (上) P4 - 14:42 2 —— 、如何面对百家争鸣? 知言、仁政、人性 二、孟子的哲学思想:道德哲学和人格美 第02讲 孟子的文艺批评观 (上) P4 - 16:26 1、性善论—— 《告子上》四组辩论——善的可能性:源自于人的内在,还是 源自于人的外在 2、四端之心 《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