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集藏四库别集 六亭文选.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亭文选.txt 六亭文選 清 鄭兼才 撰   ●姚序   瑩少時見成均課士錄,知六亭為山陽汪瑟葊先生所重。其識君也,在道光元年,瑩方罷 台灣令,六亭以教諭至,年已六十四矣。瑩初至台灣,聞人言嘉慶中蔡牽之擾,君守城及上 書論時事,有功於台,固知君幹濟,非僅工為文而已。君乃出所著宜居、愈瘖二集與雜著 文,屬為閱定,益知君所至以勵名節、崇實學為己任,文亦朴重如其為人。既校閱而歸之, 或有所非,君未嘗不許之也。時君方釐正昭忠祠,督工赤暑不避,遂成疾卒;是為道光二年 七月,瑩與諸生經理其喪歸,且為文表其墓。逾年,趙文恪師至閩,訪知君與謝教諭金鑾 賢,請於朝,祀之鄉賢祠,陳恭甫編修復為墓誌,郭蘭石學士書而刻之。於是,六亭之名益 顯。更十五年,瑩分巡台灣道,再至而君嗣子以其遺文來,則皆瑩所手訂者,重一翻閱,不 覺泫然。老友左石僑,亦瑟葊先生所重士也,與君先後同門,其為文章與為學官,行業相埒 而未相識,適主講海東書院,乃以君文屬石僑更為編審,梓以傳馬。前二集,君所自編,凡 六卷;雜著則石僑所編,亦六卷,附後。總題之曰 「六亭文集」,凡三編,十二卷,文百四 十六首。石僑甚重君,每寫一編,必手自校政,去其冗散者數篇。六亭洵可以傳矣。   嗟呼!人貴自立耳。六亭一學官,世所謂末秩冷宦也,而觀其生平所至發攄若此,以視 高牙大纛無所稱於世者,顧何如哉 !瑩不能不瞿然矣。是為序。   時庚子 (道光二十年)五月。   ●宜居集自序   文上者載道,次載事;載事之文或簡而明、或詳而核,皆事以文重、文以事傳。至文不 足重,而以事存文,此文之下也。若並事不足重,則尤下之。兼才拙於文,而自忝為學官, 凡修舉廢墜、釐訂訛謬,則頗有其事。自有地方之責視之,似此為不急之務,而推其禮意於 古人,則亦司徒宗伯之一事也。   夫事輕重有其宜、緩急有其時,古立學為宣教化,故因學以祀先聖、先師。至唐詔郡縣 學立孔子廟,自是學皆為廟設。惟有廟而後有學,有學而後有官,故居其官者,以潔修殿 廡、肅將祀事為第一義,而後推其教以教學弟子,則事有其序,亦其職稍稱而心安。   竊嘗念官此二十年,地經四易,而於此事悉未嘗兢兢焉。每有營造修舉,必為文以記。 而廟旁之名宦、鄉賢、忠義孝悌、節孝等四祠,亦因新其制而正其祀,以及他創舉之不可不 書與俗例相沿之不可不禁,事非一端,文亦不忍盡棄。台灣之旌義祠,起自郡之紳士祀陣亡 義民,事有條理,非理諸官。官所理,乃祀陣亡員弁、兵丁。兼才以系奉旨特建,在志局時 亦嘗據各案議恤冊內及東瀛紀事分別詳訂,牒縣通報請祀;既末得報,亦將俟諸來者。凡此 皆以事存文,工拙固在所不計。後之修郡縣誌者,或不能不有取焉。兼才官在是,其所急、 所重亦祗在是。進而道德則不能,即與守土者較,事功亦不敢。孟子云:為貧者辭尊居卑、 辭富居貧。教諭,八品官耳,以隸孔子廟,得優禮而貧,與抱關擊柝同,有才而不得志者為 之,有志而無才者亦為之。為之何也?位卑祿薄,其職易稱,為所宜居,文公注孟之言不予 欺也。故以宜居名予集。   嘉慶二十四年 (己卯),德化鄭兼才。   ●愈瘖集自序   瘖,廢疾也。雖親如父母,亦不能以言達。父母雖愛之,亦鮮能以醫起其疾,而一旦使 言。如是,則瘖之愈也,蓋難。雖然,兼才之斤斤於求愈者,非愈夫生而瘖也,慮生而不瘖 者不幸淪於瘖,冀庶幾一愈也。兼才通籍逾二十年,自內地調海外,歷蔡牽之變,再選邵武 之建寧,雖非身居要職,而於一方機宜及風俗利弊,私牘所形,亦時以言事自效。然皆出於 知兼才與嘗為兼才師者。非是,即近在同城,亦終於引嫌而止。昔晏子對齊景公曰:下無言 則吾謂之瘖,上無聞則吾謂之聾。兼才所遇,蓋皆不願聾者;上不願聾,而下處於瘖可乎 ! 且瘖者之於父母,非無孝之之心也,特口不能以言達耳。不瘖者,言可以達,而不一達於所 知,是忍於負恩,其心先亡矣。故求愈瘖者,所以求達此心也。或曰:子之心達矣,倘所言 不足以動上之所聞,瘖雖愈,庸何益?曰:予惟知盡其心而已。諺不雲乎?千慮一得;猶賢 於趨避者,故以瘖自藏也。若夫利其不瘖,假威惑眾、越分幹私,此則無行之尤。兼才之所 大懼,不瘖不如其瘖也。愈雲乎哉 !   嘉慶己卯秋,書於京師寓廬。   ●宜居集卷一   續建安溪縣崇聖殿名宦鄉賢諸祠勸捐序   釐正安溪縣諸祠祀典並請補祀申文   安溪縣續建崇聖殿名宦鄉賢忠義孝悌節孝四祠暨新建文昌宮碑記   台邑觀風告示 第 1 页 六亭文选.txt   募修台灣縣學宮序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