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集藏四库别集 瀛海偕亡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瀛海偕亡记.txt 瀛海偕亡記 清 洪棄生 撰    自序    瀛海偕亡記捲上    瀛海偕亡記卷下    寄鶴齋詩選 (附錄)    五言古體    過大甲溪日暮口號 (五七言)    長幹行    大堤曲    秋詠十二首存六首    秋試行役感詠十五首    答李石鶴 (清琦)孝廉書並送北行    崇武晚行    送梁子嘉先生歸粵長歌 (戊戌)    遼東感事存二首    詠古四首    愴懷身世感    早起看山    早起望海    謝先為生壙,來征詩,為題四作 (稱 「先」,仿史漢 「恢先」、「鄧先」例)    傷三兒彌月殤    登高邱    喜次兒十二歲能詩兼畫    生四庶男誌喜作    書次兒槱十四畫所作山水畫    見槱兒畫蘭感題    七言古體    咸陽懷古    鄴都懷古    汴梁懷古    臨安懷古    述事與乃營書後    打鹿行    楚軍行    艷歌行    短歌行    春寒,林仲偕從弟過鹿,酒中述游跡並庚子在京時事,歌以寄之    客有矜示銅雀瓦硯者,賦此靳之    地震行    遣意漫賦    遣意再賦    後銅雀瓦硯歌    謝君生壙詩意有未盡,作放歌第    生壙詩歌第六    生壙詩歌第七    生壙詩歌第八,即以為跋,並靳謝老    圓明園失寶嘆    登珠潭嶼偶詠    雞籠港漫遊感事    五言今體    曉渡馬尾江    登樓偶望二首    登樓即事    出馬尾江舟上即詠 第 1 页 瀛海偕亡记.txt    出館頭海上即事    輪船渡台海上有見    晚眺    有懷    雨後過山院    曉起    歸鳥    內山即事二首    島上    海上    秋日    路上即景    向晚登樓    偶眺    野路    番山近事四首    七言今體    客懷四首    渡海東歸    歸舟月夜二首    無題    淝頭泊舟即景    過楓亭偶眺    過瀨溪偶詠    興比渡口三首    函江看月有懷二首    崇武旅思二首    感事和韻    兵火之後,舊時街衢但存瓦礫,感賦    懷於忠肅公    詠嚴子陵    看花感賦四首    感事自傷存五首    林十自吳淞歸,寄問江東名勝二十二首    題謝君生壙八首    陝西懷古四首    自嘆    入山口號    遠眺感賦二首    詠歸州詩    閑居即事五首    秋日感懷四首    新秋即事    夏雨即事六首    酒市四首同次兒作    感事二首    重遊滬尾即事    登眺滬尾山    雞籠港即事    重遊滬尾感詠十二首    漫遊雞籠雜詠十八首存九    游台北雜詠十首   ●自序    自古國之將亡,必先棄民。棄民者民亦棄之。棄民斯棄地,雖以祖宗經營二百年疆土, 第 2 页 瀛海偕亡记.txt 煦育數百萬生靈,而不惜■ 〈車元〉斷於一旦,以偷目前一息之安,任天下洶洶而不顧;如 割台灣是已。   當鄭氏之開拓台灣也,北不逾諸羅,南不逾鳳山,其地不及今五之一;兵二、三萬,番 二、三十萬,其眾不及今十之一;而西驅荷蘭,東敵倭人,南控呂宋,北犯大清而有餘。而 今負之以大清之大,重之以本島之庶,而不能有為,反舉而畀之島國;天下孰有痛於此者 乎 !   唐棄維州,宋棄臨州,明棄三衛,乃陷於強敵而後棄,初非以行成也。況一州不過兵民 數萬,孰有若台灣數百萬乎?且唐失維州,以牛僧孺妒德裕成功也;宋失靈州,以孤懸夏 境,救援不繼也;明之大寧,則以兀良哈從成祖出篡逆之兵,予以酬勞也,蓋猶石晉之去燕 雲也,其後興和軍弛,開平以孤立徙塞內,亦非故棄邊地如台灣之賫寇資也。    自和約換,敵軍來,台灣沈沈無聲,天下皆以蕞爾一島,俯首帖耳,屈服外國婬威之下 矣;而烏知民主唐景崧一去,散軍、民軍血戰者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