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昆剧中的写意、诗意与禅意——以新版《玉簪记》为例
一、现代审美下的写意
(一)写意的舞美
新版《玉簪记》第一折《投庵》中陈妙常于乱世逃难来到女贞观,一方面是得到了庇佑,另一方面是要遵从佛道,洗净尘世的杂念欲望。这一折的舞台背景仅女贞观三字,配以草书经文、佛像,这样的安排既突出女贞观远离尘世之特点,又不失佛道的庄严肃穆,其中奚淞先生的白描佛像空灵之中有博爱的慈悲。笔墨的线条、素描的留白,这些舞台背景都极富写意性,不经意间就把观众带入戏梦之中。另外,舞台颜色以灰色为主,加入演员纯白的服装,有一种青莲出尘之感。陈妙常投庵的入道仪式上,12 位道姑在幽幽的诵经声中持云帚飘然出场,陈妙常在道姑的群舞中披上写有“净”字的白衫,这暗合了中国戏曲源于祭祀歌舞,极具仪式感,又有朝圣意味。随着故事的发展,之后的每一折都延续第一折的写意风格,变幻莫测,亦真亦幻,仿佛一杯幽香的清茶,清透之中韵味无穷。再如,《秋江》一折背景不是用景,而是用董阳孜先生的狂草写出的“秋江”二字。飘逸洒脱,如江水澎湃,符合《秋江》一折潘必正与陈妙常离别之时情感的爆发,这种写意高雅含蓄,既符合现代简约的审美标准,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以简写繁、以点代面,韵味无穷。
(二)写意与青年观众
写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深深熔铸在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一本一折中。戏曲表演中一个简单的程式性动作、戏曲舞美中一处简单的设计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需要观众认真体悟。昆曲尤甚,其唱腔讲求一唱三叹,表演动作柔美舒缓,舞美设计意蕴无穷。昆曲更加追求“以无胜有,以简胜繁”的写意性美感呈现,也对观众的耐心与审美态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新媒体日益普及,青年观众群体更倾心于快餐文化,如综艺节目、短视频、娱乐新闻等,这种审美习惯与昆曲的美学表达“格格不入”,昆曲舞台自然就“门庭冷落”。“要解决好表演程式产生的时空假定性同习惯于影视直观的青年观众之间的心理默契;调适好昆曲写意性强,往往抒情压倒戏情,青年观众则又期待故事性观赏心理的矛盾;避免青年观众因昆曲精致典雅舒缓的舞台节奏而有心理疲倦感,让青年观众对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感兴趣,产生共鸣。”[1]白先勇先生及其制作团队,以现代审美重新演绎昆曲名作《牡丹亭》。新版《玉簪记》也去粗取精,去掉原剧中繁杂陈旧的装扮、舞台布置,采用极简色调,如陈妙常与潘必正的妆容便结合现代彩妆理念,突出青春气息。再如众道姑知道必正与妙常二人的情事后,相互议论这一新奇事件的这场戏中,众道姑的服装设计极具特色,白衫水袖上点缀些许桃红,别出心裁且恰当地反映出众道姑当时的心情,她们在旁观必正与妙常的“大胆行为举动”,心中也萌发出对爱情的向往,但又十分羞涩。这样微妙而又复杂的青春少女心理就用这一色彩搭配巧妙地表现了出来,含蓄且韵味无穷,能够引起观众的无尽遐想。这样青春而又有些许调皮的色彩设计符合现代青年观众的审美体验,不再呆板沉闷,赋予传统故事以灵动质感。另外,舞美方面加入现代灯光设计。例如,《秋江》一折中,主光给到正在江上小舟追赶潘必正的陈妙常身上,突出了主要人物,这一点符合当代青年的审美习惯,也不与传统的程式相冲突,是个大胆的突破尝试。新版《玉簪记》保留戏曲写意性,与观众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同时又适当地融入一些现代元素,照顾青年观众的审美经验,使之既能够与本剧产生心灵共鸣,亦能真正感受典雅昆曲之雅韵。
二、诗意的穿针引线
(一)诗意的贯穿
《琴挑》一折以琴传情,古琴典雅优美,必正与妙常在美好的月色下初探情意。二人各自借琴声与曲调来诉说心中的爱意,表达自己对眼前之人的真挚情感。这时候的情意是含蓄的、充满诗意的,每句曲调与曲辞都是那样优雅与动人。在良辰美景中,夜色寂寂,琴声幽幽,此折如抒情诗般借景物来描写剧中人物内心,同时借助动作展现两人内心的情思涌动。必正听到妙常凄凄寂寂的琴声,顿生爱慕,便借切磋琴艺表达情意,必正道:“雉朝雊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衾寡阴兮阳,怨鳏居兮徬徨。”[2]78妙常道:“烟淡兮轻云,香霭霭兮桂荫。叹长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2]78琴曲清淡真雅,又含蓄蕴藉,充满诗情画意。此折的诗意与写景、抒情、叙事三者相结合,更好地表现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路线与情感深度,“兴到而不之致、气到而不之豪、情到而不之忧、意到而不之浓”[3]。
《偷诗》一折更是以诗为主要对象来展开必正和妙常二人的情感交流。其细致的曲辞把两个年轻人对爱情向往又羞怯畏惧的心理表达得真切自然。妙常把对必正的情意、对爱情的想象及自己的忧思用诗句表达出来;而必正的月夜偷诗则是对妙常的心意初探,他是那样渴望爱情,渴望去了解妙常的真实情意,所以趁妙常睡着之时偷诗探情意,随即便由妙常的诗而坚定了自己对爱情的信念。
(二)诗乐的渲染
《玉簪记》的美渗透在水墨晕染的诗意中,其中诗化的不仅仅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