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工段 2#炉配吃捣固焦后指标对比
一、结果对比:
操作参数
富 氧
日期 项目 风量
热压
顶压
压差
风温
透指
塌料
鼓 风
煤 气
率
动能
利用
1--10
配吃前
1185
1.08
205
116
89
1130
321
3
6001
42.68
11--15
配吃初
1194
1.14
209
114
95
1139
302
2.3
6040
43.13
16--27
配吃后
1188
1.24
209
118
89
1137
308
1
5934
43.14
指标统计
日期
项目
日产量
焦比
煤比
风温
[Si]
硅偏差
综合焦比
入炉品位
1--10
配吃前
1201
348
175
1141
0.35
0.123
489
58.91
11--15
配吃初
1230
339
185
1139
0.31
0.093
488
59.31
16--27
配吃后
1208
348
183
1137
0.39
0.119
494
59.26
炉墙温度及水温差变化
日期
项目
炉喉
炉身上
东
南
西
北
东
南
西
北
1--10
配吃前
335
275
314
290
237
198
180
203
11--15
配吃初
340
300
342
321
227
206
163
164
16--27
配吃后
359
313
367
342
177
152
142
132
日期
项目
炉身中
炉身下
东
南
西
北
东
南
西
北
1--10
配吃前
269
369
229
161
77
83
95
94
11--15
配吃初
262
244
218
134
78
84
103
100
16--27
配吃后
257
189
276
128
84
83
106
101
日期
项目
平均
炉腹一
炉腹二
炉腰
炉身一
1--10
配吃前
水温差
11-15
配吃初
水温差
16-27
配吃后
水温差
二、实验生产分析:
此次实验从 7 月 10 日以来从捣固焦入炉开始一直到目前炉况保持稳定顺行。1、塌料明显减少 14 日后已经没有塌料,使炉况达到了稳定顺行。
2、使用捣固焦后由于捣固焦的强度升高M25 在 90 以上,炉况稳定较好,炉内料住骨架得到了保证,风量增加约 10-20m3/min;为高炉提高产量打下基础。
3、 捣鼓焦比例大至 50%左右,由于捣固焦的气孔率低,在炉内气—固两相接触面减少,致使焦碳反应速度降低,燃烧变慢,造成冶炼强度逐渐降低,综合冶强由 3.26 降至 3.17,产量逐步稳定在 1210 吨/日。
4、 随着捣固焦的配加,消耗在逐步降低入炉焦比由348kg/t(上旬)降至 344kg/t(中旬)降低了 4kg/t,在煤比没有大的变化下(180kg/t),综合焦比降至 491 kg/t 也下降了 5 kg/t。
5、 从综合负荷看逐步上升由 3.22 上至 3.24 为高炉降耗提供有力的保证。
6、 配吃捣固焦后,整个料柱的透气性逐步变好,风量上升风压有下行趋势,中心边缘两股煤
气流充足,虽然煤气利用没有明显的提高,但从铁水物理热可以看出来比较以前足,炉温稳定较好硅偏差逐步下降。
7、 从炉身温度看与,这次炉身温度没有大幅波动的现象发生,整体比较平稳。(以往高炉实验捣固焦,边缘煤气流过分发展,炉身温度控制不住偏高)
8、 从水温差看。
9、外围条件变化不大,机烧各种理化指标较稳定,入炉煤粉成分与前期期没有大的变化,可以排除其他原燃料对高炉造成的影响。
12、通过捣固焦的配入高炉稳定顺行,比较成功,高炉指标得到了优化,尤其是消耗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高炉配加捣固焦进行长期生产是可行的。
100 立工段
2007 年 7 月 28 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