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泰山记
xx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熟练诵读文章,积累“阴、阳、乘、烛、负、循”等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思路,感悟自然情怀,理解文章的主旨。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赏析技巧之美和语言之美。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纪时法,了解桐城派“义理、考证、辞章”以及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文章思路,感悟自然情怀,理解文章的主旨。
2.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赏析技巧之美和语言之美。
【教学难点】
了解古代纪时法,了解桐城派“义理、考证、辞章”以及古文游记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解题激趣,导入新课。
品味题目《登泰山记》两个词语:
“泰山”:孔子赞叹泰山: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孟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李白曾一 口气写下六首《游泰山》 的诗歌,其中“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特别洒脱飘逸,杜甫为我 们后人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壮志豪情。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名句佳作。
在历代君王眼中,泰山上通天庭。无数帝王对泰山封禅梦寐以求,最后只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 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这六位帝王实现了登顶泰山,昭告 功业,宣示君权神授,在封建帝王眼中,泰山是功业与权力的象征。
“记”:我们初中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 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这种文体,用来记叙游踪、描写景物、寄托情思。”它是古代重要的散 文体裁。姚鼐的这篇《登泰山记》属于游记散文。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姚鼐的《登泰山记》,看看他眼中的泰山,品品他笔下的泰山,进而感悟他心 中的情思。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借助课文注解,概括、梳理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
xx
主要内容
xxx
概述泰山地理环境。
xxx
记叙登泰山的过程,及登山所见景色。
xxx
描写泰山日出。
xxx
介绍泰山人文景观。
xxx
介绍泰山冬日自然景观。
xxx
例行署名。
总结:全文紧扣“登”字,介绍泰山地理位置,登山路线以及景色,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三、深入文本,鉴赏品析。 ( 一) 一品本文游踪线路简明之美。
任务一:阅读文段,画出泰山地理位置,掌握“阴、阳”文化词语。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1.解释文化词语。
阴: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山之北或水之南。
阳: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山之南或水之北。
我国许多地名也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阳,华阴等。
2.画出泰山地理位置。
(见学生绘制的图)
任务二: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掌握“乘、历、穿、越、至于”等动词,赏析动词之妙。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 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1.解释动词
乘:冒着。冒着风雪。
历:经过。经过齐河与长清县。
穿:穿过。穿过山谷。
越:跨越。跨过长城的界限。
至于:到达。到达泰安。
2.赏析“乘、历、穿、越、至于”等动词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解析:五个动词串联起五个地点,传达出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奔向泰山,抒发作者了登泰山的 兴致与急切心情。
3. 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
泰山南麓—— 中谷—— 中岭——西谷—— 山巅
课堂小结
一、解题激趣
二、梳理文脉
三、鉴赏品析
泰山:文化的象征,功业与权力的象征。 紧扣“登”字,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品游踪线路简明之美。
“记”古代重要的散文体裁。
课后练习:
1.一词多义
乘: 自京师乘风雪。 动词,冒着。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动词,乘坐。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介词,趁着、利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名词,四马拉一辆车,为一乘。
2.词类活用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名词作动词,照。
2.汶水西流。 西: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 向西。
3.济水东流。 东: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 向东。
3. 文化常识——古代纪时法
《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登泰山记》中有“乾隆三十九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5.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教学设计.doc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5.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课件.ppt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5.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教学设计.doc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4.2数值计算第一课时课件.ppt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4.2数值计算第二课时课件.ppt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4.2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教学设计.doc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4.2.2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doc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4.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课件.ppt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4.2.1指数函数的概念课件.ppt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4.1算法及其特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6 阿房宫赋杜牧三教学设计.doc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6登泰山记姚鼐第一课时课件.ppt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第二课时课件.ppt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6 阿房宫赋杜牧三课件.ppt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5 谏太宗十思书魏征三教学设计.doc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5 谏太宗十思书魏征一教学设计.doc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4荷塘月色朱自清第二课时课件.ppt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5 谏太宗十思书魏征一课件.pptx
- 【中小学】高一上下册14故都的秋郁达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