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芍药汤 当归芍药汤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合作。)上一篇:清骨散下一篇:白头翁汤篇二:[芍药汤]芍药汤... 芍药汤本页面被访问195次。共有0条评论 名目 [隐蔽]方剂名称方剂别名药物组成加减处方来源方剂主治方剂功效药理作用用药禁忌临床应用各家论述用法用量附注评论方剂名称芍药汤方剂别名黄芩芍药汤、白芍药汤、当归芍药汤药物组成芍药1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2钱,木香2钱,甘草2钱(炙),大黄3钱,黄芩半两,官桂2钱半。加减血痢,渐加大黄;汗后脏毒,加黄柏半两。处方来源《保命集》卷中。方剂主治湿热痢,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妊娠痢疾,腹痛口渴,后重里急之证。方剂功效活血调气,清热解毒;下血调气。药理作用芍药汤配伍槟榔作用的试验讨论《中成药讨论》(1987;11:45)芍药汤由芍药、当归、黄连、大黄、肉桂、槟榔、木香、炙甘草九味药组成。就芍药汤、去槟榔芍药汤的药理作用,进行动物试验的比较讨论。结果显示:①急性毒性试验,芍药汤组小鼠死亡为11/12只;去槟榔组无死亡。二组差异P<0. 001。②测验对兔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在剂量在4×10-2、2×10-2、1×10-2时,芍药汤组能使肠管消失急剧而振幅上升,进而消逝的抑制现象。③杀菌作用测试。芍药汤组在1:5,1:10时有杀菌作用,1:20无作用;去槟榔组在1:5有杀菌作用,1:10:20均无作用。④对痢疾杆菌感染的预防治疗作用测试。芍药汤组小鼠存活为6/10只,去槟榔组无一存活,两组差异P<0.02,试验认为槟榔在芍药汤中尚有加强清热解毒作用。用药禁忌此方惟真有实热者可用,若假热假实者误服则死;痢疾初起有表证,久痢属虚寒者,不宜使用本方。临床应用1.杆菌性痢疾:用芍药汤去大黄,制成芍药合剂,治疗杆菌性痢疾54例,全部治愈出院。制法与服法:将方中挥发性药物如当归、肉桂及广木香用蒸气蒸馏,其它非挥发性药物采纳20%乙醇渗滤,根据《药典》规定,以1:1制成流浸膏。成人每次2Oml,日服4次,连服1周。儿童酌减。54例中1日内退烧者22例(40.75%),3日内退烧者13例,5日内退烧者4例,其余病例在入院初体温即正常。排便次数在服药3日内正常者22例,4日内正常者8例,一周内正常者14例,1周后正常者10例。腹痛及里急后重大多数病例在5日内消逝,而严峻的毒血症现象,均在3日内消逝,狂躁担心、四肢痉挛都在1日后消逝。大便镜检多数在1周内恢复正常。少数在2周内转为正常。芍药合剂与磺胺类药物治疗杆菌性痢疾之疗效作对比,并无逊色。其中有4例急性菌痢和1例慢性菌痢曾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改用本方而收效。芍药合剂对肠炎疗效亦佳,在应用中无任何副作用。 2.痔疮胀痛:刘某某,女,48岁。混合痔伴静脉及血栓形成,舌质红,苔黄,脉滑。以芍药汤加枳壳、银花,服4剂后胀痛消退。各家论述1.《保命集》:《经》曰:溲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2.《杏苑》:本方以芩、连之苦寒以清湿热;木香、槟榔之辛温以行滞气;白芍、归尾活血养血;大黄下湿热之郁积;桂心通和营卫;甘草缓中和药。 3.《医方集解》:此足太阴、手足阳明药也。芍药酸寒,泻肝火,敛阴气,和营卫,故以为君;大黄、归尾破积而行血;木香、槟榔通滞而行气;黄芩、黄连燥湿而清热。盖下痢由湿热郁积于肠胃不得宣通,故大便重急,小便赤涩也。辛以散之,苦以燥之,寒以清之,甘以调之。加肉桂者,假其辛热以为反佐也。 4.《成便利读》:此方用大黄之荡涤邪滞;木香、槟榔之理气;当归、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湿热而起,故用芩、连之苦寒,以燥湿清热;用芍药、甘草者,缓其急而和脾。 5.《方剂学》:本方治法,是以调和气血为主,兼以清热解毒,方中重用芍药,配当归调和营血,配甘草缓急止痛;黄连、黄芩苦寒燥湿以解肠中热毒。在本方中,大黄配芩、连则清中有泻,导热下行;配木香、槟榔能行气导滞;皆属“通因通用”之法。方中肉桂,配在苦寒药中是为“反佐”,能防止苦寒伤阳,冰伏湿热之邪;配和血药则有加强行血之功。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食后温服。附注黄芩芍药汤(《明医指掌》卷九)、白芍药汤(《医家心法》)、当归芍药汤(《金鉴》卷五十三)。篇三:[芍药汤]芍药汤 芍药汤 方剂来源 金.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与用法 芍药15克 当归9克 黄连9克 黄芩9克 大黄6克 木香5克 槟榔9克 官桂2克 甘草(炙)5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泻痢,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又用于治疗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肠梗阻等病症。例如: (1)细菌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