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3_真题-无答案 .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23 (总分 100,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简答题 1. 简述西周时期礼与刑的关系。 2. 简述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3. 简述战国至唐代基本法典总则的完善。 4. 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5. 简述《宋刑统》的特点。 6. 简述清朝的秋审制度。 7. 简述《大清现行刑律》的内容特点和局限性。 8. 简述《大清新刑律》的内容特点和历史意义。 9. 简述《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原则、内容特点和地位。 10. 简述清末商事立法的主要特点。 11. 简述清末修律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12. 简述清末对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13.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特点和历史意义。 14.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15.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 16.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渊源。 17.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特点。 18.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五院的职权。 19. 简述《中华民国宪法》(1947 年) 的内容特点。 20. 简述《中华民国刑法》(1935 年) 的主要特点。 21.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 22. 简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及其意义。 23. 简述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调解制度。 24. 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二、分析题 《尚书·康诰》:“净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 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段文字反映的原则是什么? 2. 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 该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4. 该段文字反映的问题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 1:《周礼·天官·小宰》:“听称责以傅别”“听买卖以质剂”。(东汉)郑玄注:“质剂为两书 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约剂”“称则责贷予,傅别为券书也。听讼责者,以券书决之。 傅,傅著约束于文书;别,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事异,异其 名耳”。 材料2 :《周礼·地官·质人》:“大市以质,小市以剂。”郑玄注:“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 券;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 材料3:《周礼·秋官·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5.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西周时期契约制度的主要内容。 6.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西周时期契约制度说明的问题。 7. 根据材料概括说明西周时期契约制度对西周时期和古代司法制度产生的影响。 《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讯狱》:凡讯狱,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各展其辞,虽知其詍勿 庸辄诘。其辞已尽书而无解,乃以诘者诘之。诘之又尽听其解辞,又视其它无解者以复诘之。 诘之极而数詍,更言不服,其律当笞掠者,乃笞掠。笞掠之必书曰:爰书:以某数更言,毋 解辞,笞讯者。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8. 该段文字反映的是秦朝的何种法律制度? 9. 该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10. 如何评价秦朝的上述规定?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当耐为司寇而以耐隶臣诬人,何论?当耐为隶臣。”又:“完 城旦,以黥城旦诬人,何论?当黥。”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 《法律答问》在性质上是什么? 12. 何谓耐为司寇、耐为隶臣、完城旦和黥等刑罚?对于以耐为司寇和完城旦之刑分别以耐 为隶臣和黥城旦诬人者,如何论处? 13. 试分析该段文字反映的定罪量刑原则。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仕伍甲盗,以得时值赃,赃值过六百六十,吏弗值(通假字 “知”),其狱鞫乃值赃,赃值百一十,以论耐,问甲即吏何论? 甲当黥为城旦,吏为失刑罪。”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 何谓耐?请结合材料分析甲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15. 何谓“失刑”?请结合材料分析官吏为何以“失刑”罪论处? 16. 试分析秦律规定失刑罪的意义。 《汉书·刑法志》:“景帝元年,下诏曰:‘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其定律: 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狱尚不全。至中六年,又下诏曰:‘加笞者,或至死而笞未 毕,朕甚怜之。其减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又曰:‘笞者,所以教之也,其定棰令。’ 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卫绾请:‘笞者,棰长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 节。当笞者,笞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