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出土丝织品的老化与保护.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出土丝织品的老化与保护 中国历史悠久,考古发现了许多历史文物,其中丝绸纺织品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之一。汉唐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向外输出丝绸及传播加工技术的主要通道。最早发现的丝绸见证是1962年山西夏县西阴村出土的半个蚕茧。另外,在黑龙江省城子村的男女合葬古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湖北江陵战国楚墓等挖掘过程中都有大量丝织文物的发现。这些文物的发现,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纺织品技术及其起源、发展,以及不同时期我国文化的发展状况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因此,对于这些珍贵历史文物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已成为文物研究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古代纺织品保护是一门综合交叉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纺织、化学、考古、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同时,由于文物的文化价值极高,可以用来研究测试的数量有限,鉴于这一点,现在也有学者采用对真丝进行人工老化的方法来模拟出土丝织品在地下的老化环境,研究老化机理,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作铺垫。 1 丝织物的老化机理 蚕丝的品种主要有桑蚕丝、柞蚕丝和蓖麻蚕丝,用做纺织原料的大多为桑蚕丝。蚕丝属于天然蛋白质纤维,主要由丝素和丝胶组成。丝素蛋白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侧基较小的乙氨酸、丙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最多,约占85%。它们按照一定的序列结构排列成较规整的链段位于丝素蛋白的晶区内形成肽链,每条肽链之间又以氢键结合形成牢固的大分子结构。蚕丝丝素蛋白的结晶度为50%~60%,分子链主要以水不溶性的β-折叠结构存在。在非晶区,除了有乙、丙、丝三种氨基酸外,还有侧基较大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结构比晶区松散,因此当化学试剂进入纤维内部时,首先在非晶区发生作用。 丝织品的损坏和老化主要是由光、热、化学、生物、机械破坏等因素造成,从而引起形貌、手感、颜色、分子量和结晶度等发生变化。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丝绸的老化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只有有效地把握单一环境下的老化机理,才能更进一步地研究多种因素作用下的老化过程。目前普遍采用的人工老化方法主要有热老化、光老化、水解老化和土壤包埋。热老化方法一般采用将真丝放入鼓风对流烘箱内加热一定时间;光老化指采用氙灯照射的方法;水解老化是将样品浸泡于蒸馏水、NaOH水溶液或稀盐酸中处理;土壤包埋是将丝织物放入湿冻的土壤环境中。研究表明真丝在光、热老化中均有失重现象,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失重也随之增加,但在热老化过程中的失重比光老化小,由此说明各种老化机理存在着差异。热老化过程主要破坏链间的结合力并导致大分子的主链断裂,因此失重较少,失重部分主要是由于热氧化、热裂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和少量可溶性物质。而在光老化过程中,由于光氧化作用及光解作用,造成主链肽键断裂,会生成一定量的游离氨基酸及其他可溶性物质,因此失重较多。 国外有研究者将真丝纤维埋于土壤中,研究其生物降解性,发现纤维表面有许多土壤微生物侵蚀的痕迹,同时还发现一些微生物和土壤微粒残留在纤维的内部,说明丝纤维受到侵蚀破坏后内部出现了微孔,丝蛋白发生了老化降解。 另有研究者将真丝织物放于深海环境进行老化研究,结果发现纤维表面覆盖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纵向出现小纤维,有裂缝和凹槽,纤维直径增大,但其化学结构并未改变,这是由于在深海环境中无氧气存在、低温和无光线等。 2 丝织物老化方法 丝织品的老化主要表现为重量、形貌、手感、颜色、分子量、结晶度和强度等的变化,因此用于老化丝织品的测试方法主要有测定抗拉强度、色差和粘度以及氨基酸分析、SEM、红外光谱和热分析等。 丝织品老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制品的机械强力下降,因此通过强伸度测试来分析丝织品的老化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丝织物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当其老化时,部分分子链断裂,分子量下降,而分子量的表征手段中粘度测定是常用的一种分析手段,因此对于丝织品的老化亦可采用此种方法。丝织物中含有18种氨基酸,在老化时氨基酸的含量会发生改变,通过乙、丙、丝氨酸含量的增减情况可以得到丝织物老化程度的信息。因此,在丝织物老化分析中,氨基酸分析也是一种重要手段。丝织品在老化时,其纤维的断面形态会发生变化,通过SEM可以清楚观察到这一变化。同时,结合红外光谱、DSC等结构分析手段,通过吸收峰的比例可得到老化程度的量化指标。张晓梅等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另外,还有采用比色法研究丝绸老化。比色法是一种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测定试样中的微量成分,其原理是利用有色溶液对可见光的吸收来进行定量测定。由于其灵敏度高,设备简单,因此仍是现在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结合以上种种分析手段,可以对人工老化丝织品以及古代丝织品文物进行分析,获得其老化过程的各种信息,剖析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3 古代丝绸服装的保护 3.1 温湿度的影响 出土的丝织品由于长期埋藏在地下,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