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全套.doc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全套.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 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 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 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学习内容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 园杂兴》组诗 60 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 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 务的繁忙。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诗句的意思 2. 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 ---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 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 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 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 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 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释题,简介作者: 1.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 下眼前的这片风景。 (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 那就更美了! )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 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 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 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 这里的田园风光,这里的田园生活都写进诗里,写了 60 首诗。而 且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 园杂兴》(再读一遍)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读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这个词语 用的巧,把春、夏、 秋、冬四个季节都包含在内了,仔细品味一下, 还有哪个词用的也很巧? (杂兴)你很会品味,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杂兴这个词,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 各样的感受都可以。) 因为有了这 60 首《四时田园杂兴》,石湖的田园风光显得更 为诗情画意了,也因为这 60 首传诵千古的《四时田园杂兴》,大 家又把范成大叫做——范石湖。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整体感知 1.美读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正音:绩,在这儿读第一声,跟老师念:夜绩麻,各当家。 谁有信心为大家读读这首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 节奏) 谁还想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 2.农民在忙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原来大人在耘田, 绩麻,小孩子在学种瓜,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没时间欣赏? (昼、 夜) 耘田、绩麻是两种农活,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是第三句诗中的 哪个词?(耕织) 古时候,农民就是靠耕耘和纺织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你知道, 除了耘田和绩麻,农民还需要干哪些农活?(插秧、施肥、播种、 除虫)有那么多活要干,难怪范成大会看到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 蜻蜓蛱蝶飞。 3. 再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默读这首诗,默读下面的注解,想想 诗句的意思,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的顺畅些,那就更了不 起了。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1.2句的意思吗。(白天出去给庄稼除 杂草,晚上在家把麻搓成线,村庄的儿女各自都有自己的活)(出 示) 这就是农民伯伯在耘田,把杂草除掉,才能使秧苗有一个好的 生长环境,通过刚才的补充,我们知道了,除了耘田,要使一粒种 子成为一株结着沉甸甸的稻穗的稻子,还需要干很多活。这可真是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带着这份感受来读这两句诗。 把麻搓成线,人们又可以将它们织成布,瞧,即使是上了年纪 的老人,他也不愿闲着,熟练地织着麻布,一家人就有衣服穿了, 不过还得有能干的村庄女儿一针一线缝起来,所以,庄稼人的口中 食,身上衣,都是来之——不易的。 读读这两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 力维艰。 4. 昼出耘田夜绩麻,要当好这个家,还真不容易!你觉得这是 一群怎样的村庄儿女?(勤劳,辛苦,忙) 勤劳的村庄儿女,世世代代住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 劳动着,耕耘着。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就能读出诗的味道, 谁愿意有感情的读读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夸夸他们吧! 大人们如此勤劳,即便是——(引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

文档评论(0)

duantoufa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