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导学案学生版.docVIP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导学案学生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词的含义,体会词人的壮志难酬的无奈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背诵默写本词 【学习重点】 1、理解词的含义,体会词人的壮志难酬的无奈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背诵默写本词 【学习难点】 体会同所蕴含的深远意境,从而感悟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说一些带“愁”字的诗句,你积累有多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纳兰性德《清平乐·将愁不去》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辛弃疾说愁的词。 板书课题。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写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 1181 年至 1192 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注释: ①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②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西南。 ③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④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⑤强(qiǎng):竭力、极力。 ⑥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⑦休:停止。?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主题: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本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少年不识愁滋味(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 解释加点词语 少年不识愁滋味(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 ) 欲说还休( ) 【合作探究】 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 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扩展延伸】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蛾儿、雪柳、黄金缕:妇女的头饰。③阑珊:黯淡、零落。 1)《青玉案·元夕》上片描绘了怎样的 画面?请具体描述。 2)“那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形象有怎样的寓意? 【课堂检测】 填空: 1)《丑奴儿》中生动地表现了遍尝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句子是: 。 2)《丑奴儿》中运用叠句,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 把“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的句子是: 。 3)《丑奴儿》中运用叠句,写出了词人如今愁到了极点而无话可说的句子是: 。 4)表现诗人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诗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诗句: ! 5)《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形成因果关系,叠句的应用把两个不同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十分完整的句子是: _, 。? 问答: 1)“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愁”和“而今识得愁滋味”的“愁”的含义一样吗? 2)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