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框架整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播学一、产生与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一一历史社会环境一一社会科学的发展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一一经济一一社会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4著名人物及其学说※四大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H.D.Lasswell,1902-1980)库尔特?卢因(KurtLewin,1890-1947)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F.Lazarsfeld,1901-1976)卡尔?霍夫兰(CarlHovland,1921-1961)※施拉姆香农维纳李普曼:拟态环境麦克卢汉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二、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三、学派经验学派:传统学派,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尤其指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批判学派:以“法兰克福学派”和“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批判学派分支: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两者比较:研究目的一一研究焦点一一研究方法一一社会观四、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传播一、定义1信息2传播(郭): 3传播学: 二、符号与意义定义: 功能: ※象征性互动理论象征性社会互动三、传播发展史「I语一一文字一一印刷一一电子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信息社会: 特点: 四、传播模式※线性模式拉斯韦尔模式5W: 内容: 评价: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内容: 评价: 循环互动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内容: 评价: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内容: 评价: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内容: 评价: 系统模式①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②马莱茨克的系统模式五种传播类型—*、人内人际二、群体组织三、大众传播定义: 特点: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的综合功能说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大众报纸(“便士报)的特点和意义传播的正面功能:①传播信息②引导舆论③教育大众④提供娱乐传播的负面功能:①混淆是非②麻醉精神③信息过量④丧失自由⑤审美弱化⑥影响健康⑦国家主权传播过程传播过程构成要素传播者一一受众一一讯息一一媒介一一反馈媒介研究媒介: 传播的正面功能:①传播信息 ②引导舆论③教育大众④提供娱乐 传播的负面功能:①混淆是非 ②麻醉精神③信息过量④丧失自由⑤审美弱化 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 ※麦克卢汉1媒介是人的延伸2媒介即讯息3热媒介与冷媒介4地球村控制研究-----媒介外部的控制研究-----传播制度: 集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媒介内部的控制研究-----把关: ※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 把关原因:信息差异性一传者差异性一受众差异性把关过程:收集信息一过滤信息一制作信息一传播信息影响因素:①政治、法律②经济③社会、文化④技术⑤信息⑥组织⑦受众⑧传者受众研究受众: 受众观:①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②市场的受众③权利主体的受众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一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一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受众相关理论: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社会参与论 效果研究传播效果: ※研究历程早期子弹论霍夫兰拉扎斯菲尔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40-60年代20世纪60-70年代之后 早期子弹论霍夫兰拉扎斯菲尔适度效果论强大效果论 又称子弹论、皮下注射论, 宣传研究 潘恩基金会研究 评价: ■有限效果论 传播流程(communicationflow) 《人民的选择》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霍夫兰“耶鲁研究” 评价: 两级传播理论 伊里调查 舆论领袖 两级与多级传播评价■适度效果论 使用与满足研究创新与扩散理论(innovationdiffusion)议程设置功能(theagenda-settingfunction) 教养理论 知识沟(knowledgegap) 评价: ■强大效果论 沉默的螺旋(thespiralofsilence) 评价:

文档评论(0)

ld13567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