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章 冷库的安装.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冷库的安装 第六章 冷库的安装 第六章 冷库的安装 §6—1 系统设备及管道的安装 §6—2 系统气密性检查 §6—3 制冷系统抽真空与充注制冷剂 冷库用制冷设备有组装式和散装式两种形式。 §6—1 系统设备及管道的安装 一、 压缩机的安装 1. 基础制作 2. 定位安装 8AS125制冷压缩机 二、 冷凝器的安装 卧式冷凝器 三、 蒸发器的安装 水箱式蒸发器 四、 辅助设备的安装 1. 管道安装 (1)氟利昂制冷系统管道安装 管径较大时 (管径不小于 25mm)可采用无缝钢管,管径较小时则多采用紫铜管。 紫铜管 (2)氨制冷系统管道安装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必须采用无缝钢管,而不能采用铜管或其他有色金属管道。 无缝钢管 (3)冷却水及冷媒水管路安装 冷却水及冷媒水管路一般采用无缝钢管、焊接钢管或镀锌钢管。其连接方式可采用电焊连接、法兰连接或丝扣连接。 法兰 丝扣 2. 管道安装注意事项 (1)管道在安装前必须彻底清除管内泥沙、氧化层等污物,并保持干燥。 (2)管路的布置应符合制冷工艺流程的要求,并应考虑到施工安装及运行管理的方便。 (3)管道与墙面、天花板以及管道与管道之间应有合适的距离,以便安装隔热层、管道吊架和支架。 (4)管道穿过墙壁或天花板时应装上套管,以便管道因温度变化时有伸缩的余地。 (5)压缩机的吸、排气接管都应有一定的坡度。 (6)当冷凝器布置在压缩机上方,且它们的高度差大于2.5m 时,排气管的上升管下端应设 U形积液弯头。 (7)对于多台压缩机并联的制冷系统,应设均压管和均油管,保证润滑油均匀地返回每台压缩机。 (8)当蒸发器布置在压缩机上方时,蒸发器出口处立管应设 U形弯头。 管路设计布置 (9)从冷凝器 (或储液器)至节流阀之间的输液管道应尽量减小流动阻力和上升高度,避免因闪发现象而影响节流机构的正常工作及均匀供液。 (10)对于不设回热器的氟利昂系统,压缩机的吸气管与蒸发器的供液管可紧贴在一起安装,以提高系统的制冷能力。 (11)为了防止吸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在制冷系统工作时的振动,需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架或吊架。 (12)节流机构应尽量靠近蒸发器,以减少冷损。 (13)管道高空敷设时,应尽可能沿墙、柱、梁布置。 (14)在安装前要检查设备及管道中的阀门,必要时应拆卸清洗,并重新进行气密性试验。 (15)所有测量温度、压力、流量等仪表,均应安装在光亮、清洁、干燥、便于观察和操作的地方。 3. 安装和接管的原则 (1)机房应宽敞,空气要畅通,必要时墙上应安装排风扇,加强机房通风。 (2)在保证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和必要的检修位置的前提下,各设备应尽量靠近,以减小管道长度,减少管道中的流动阻力损失和冷量损失。 (3)机组的电动机应用专线供电。 (4)因整台成套设备出厂前已进行过运转试验,且已充灌了制冷剂,故用户一般无须拆检整套设备或其组件。 (5)机组仪表盘的安放位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 (6)冷凝器的安装应高于储液器,以利于冷凝器的出液。 (7)连接管道的内壁应保持清洁、干燥且无任何其他杂质。 (8)管道包扎隔热层应在系统检漏并确认无泄漏后进行。 五、 管道的隔热与防潮 采用了隔热和防潮措施的管道 1. 材料的换热系数小,一般不 过0.23W/(m2·K)。 2.吸湿性好,不腐蚀金属。 3.材料具有一定的孔隙率。 4.抗冻性好,即材料在含水冻结后应不降低其机械强度;在周期性的冻融循环后,能保持主要物理性质,不会出现裂缝和表面脱落现象。 5.耐火性好,材料不会燃烧,即使被引燃,在火源移去后应能立即停止燃烧。 6.无气味,不易霉烂,并能避免虫蛀鼠咬。 7.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易于加工成形。 8.价格低廉,易于获得并便于运输。 §6—2 系统气密性检查 一、 系统吹污 对于小型制冷系统,清污的基本方法是:断开压缩机与制冷系统其他部件的连接口,接着将高压氮气经减压阀减压至0.5~0.6MPa后接到冷凝器进口进行吹扫。 对于较大的制冷系统,为了减小气体流动阻力和气体流量,可分段清污。 二、 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气密性试验一般分为压力试验、真空试验和工质试验三种方式。 1. 压力试验 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压力 单位:MPa R22制冷系统压力试漏示意图 1—氮气瓶 2—液压阀 3—排气截止阀 4—吸气截止阀 5—冷凝器 6—储液器 7—蒸发器 8—膨胀阀 9—压缩机 2. 真空试验 (1)使用外部机械真空泵进行真空试漏 使用外部真空泵对制冷系 统进行真空试漏操作示意图 1—真空泵 2—排气截止阀 3—吸气截止阀 4—冷凝器 5—储液器 6—出液阀 7—蒸发器 8—膨胀阀 9—压缩机 (2)利用系统中的压缩机进行自抽真空试验 用系统中的压缩机自抽真空的操作示意图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