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VIP

第20课 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20课 外国诗二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感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品析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2.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歌曲欣赏《阳光总在风雨后》 2.导入新课 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苦乐年华。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对生活中的风雨,我们该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听听诗人给我们的叮嘱吧! 二、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代表作有诗篇《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那时候,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居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他为邻居15岁的女儿所写,是以赠诗的形式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 3.文体知识 哲理诗是表现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它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睿智思索和深刻体察的结果。 主要特点:哲理诗往往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来描写鲜明的形象,以精彩的议论来揭示人生感悟、社会哲理,促人联想,启人心扉。一般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含蓄隽永,意境深远。 4.字词积累 欺骗: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忧郁:忧伤、愁闷。郁读yù。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瞬读shùn。 四、读:感知诗歌 (一)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情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听读诗歌,思考: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欺骗”泛指生活中所有的磨难、挫折。“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2.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明确:“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身处逆境的人。 3.诗的两部分各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劝告)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希望) 五、赏:品味诗歌 1.面对逆境我们应该怎样做?用诗中的词句回答。 明确: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须要镇静/向往未来 两个“不要”:劝慰的坚定。 “须要 ”——“需要”:“须要”有确凿无疑的意味,比“需要”的情感更强烈,也更符合上下文语境。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一句应怎么理解? 一方面诗人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坚信所有的艰难困苦都会过去,而当这一切过去之后,人们再回首时,经历过的困难都会成为美好而珍贵的回忆,因为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这正是诗人在寂寥生涯中悟出的深刻哲理。 “怀恋”——“怀念”:“怀恋”有“怀念、眷念”的意思,比“怀念”的情感更深切。“亲切的怀恋”:人生需要磨砺,磨砺既是生命成长的必需,也会收获破茧成蝶后的喜悦。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诗歌是如何表现思想主题的? 明确: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