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校园手机短信陷阱问题的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手机短信陷阱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短信的出现既让手机用户节省了部分花费,也让短信传情成为一种时尚,手机短信息(SMS)在全世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与手机短信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份来自《新周刊》的调查结果显示,20到25岁年龄是短信使用比例最高的群体,达到89%,而大学生正好契合这个群体的年龄特征。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一族使用频率最高的联系交流方式。作为新型的交流方式,手机短信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让人烦恼的问题。一些短信陷阱让许多人的花费“莫名其妙”地消失。“短信陷阱”、“垃圾短信”等,严重地干扰甚至破坏了我们生活原有的平静。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短信传播快、成本低的特点,实施短信诈骗,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鉴于此,进行手机短信陷阱问题的调查,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结合毛概课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我们开展了有关大学校园手机短信陷阱问题的调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于这一社会问题的调查,了解有关短信陷阱的问题,提高防范短信陷阱的意识,践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理念,在具体实践中寻找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增强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践内容 1、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1月 2、调查地点:广西玉林师范学院、移动公司玉林分公司 3、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玉林移动公司投诉客服人员 4、调查内容:关于在校大学生的遇到的短信陷阱的问题 5、调查方法:该调查以问卷调查、采访调查为主 6、调查小组成员组成:中本901班 林雪雁 韦露 陆霞 7、调查小组组织结构和具体分工: 组长:林雪雁主要负责调查报告整体结构的规划整理,同时分配各项任务,督促组员配合完成实践调查报告 组员:韦露 负责调查问卷以及采访问题的设计和整理总结,配合组长的各项工作。 陆霞 负责整理归纳各项问题,并寻找探讨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案协调整组的工作。 三、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了解了有关手机短信陷阱的相关概念和定义。手机“短信陷阱”实际上是利用发送手机短信引诱手机用户回复短信,而一旦回复短信,就等于是“默认”或“定制”了某项短信服务,就要为这项服务“埋单”。而用户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定制”了这种服务。 然后我们着手进行了主体的两项调查:问卷调查及采访调查,概况描述如下 1、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校园学生手机短信陷阱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网上邮件调查等形式。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为96%,其中男生占33.3%,女生占66.7%。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校园大学生手机短信陷阱问题的状况。(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 2、采访调查 面对校园手机短信陷阱的诸多问题,我们不但追寻其中的原因也希望找出解决的途径。为此,我们还向移动公司的有关人员进行了采访调查。(采访记录详见附录二) 四、实践结果及其分析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图 题目\选择 1 2 3 4 5 6 7 8 A(%) 33.3 97.9 93.7 89.6 31.3 41.7 83.3 43.8 B(%) 66.7 2.1 6.3 10.4 68.7 58.3 16.7 56.2 (图一) 题目\选择 9 (多项选择) 10 11 A(%) 20.8 93.8 6.2 B(%) 20.8 2.1 14.6 C(%) 16.7 0 14.6 D(%) 2.1 4.1 27.1 E(%) 39.6 0 37.5 (图二)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97.9%的人表示曾经收到过欺诈短信或者能够肯定是陷阱的短信,但对于各种形式的欺诈短信或者是陷阱,手机用户还到不了谈“信”色变的程度。不过短信陷阱问题带来的许多垃圾短信是比较烦人的问题。同时,大多用户已提高警惕,对于一些能看出来是骗人的短信随手就删掉,对于那些推销短信立刻删掉。这是目前手机用户比较相同的想法。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手机用户当遭遇短信陷阱后并不够主动去向有关部门投诉,更不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权,主要是怕麻烦,除非触及自己的利益后才会向运营商投诉。而且对于一些有关的决途径仍了解较少。大多数人仍认为避免短信陷阱的有效措施在于用户本身加强防范意识,同时也期望社会和各个相关部门的关注和出台措施。 通过统计问卷问题及整理采访移动公司相关投诉人员的记录,可以得出关于“短信陷阱”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短信陷阱”欺骗消费、强制消费;三是被乱扣费用;四是电信公司退订、退款服务缺位。 而通过两方面的调查,我们了解到了有关手机陷阱存在的状况,总结有以下典型陷阱类型: 1、“首月免费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