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解读教材 单元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围绕“生命的诗意”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探寻“生命的诗意”其实也是认识我们文化生命的存在方式,而理解这种存在方式需要通过赏析具体篇目的言说和艺术审美方式,探寻其背后所蕴藏的情思、信念、价值观和文化逻辑。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体会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诗歌鉴赏能力。因此需引导同学们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词人在词作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 课文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本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通过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周瑜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也反映了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与超越精神。全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学习本词对同学们深入思考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有着重要作用。 解读学生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苏轼的不少词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对苏轼的生平及其豪放的创作风格有一定了解,也掌握了不少诗词鉴赏方法,因此能够体会到词作中雄浑苍凉的意境,能够理解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但在理解词人深刻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时存在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同学们在诵读中发挥联想和想象,又要结合创作背景和词人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深入理解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合课下解释,体会词作雄浑苍凉的意境。 2.理解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作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 3.结合词作的时代背景与词人的生平经历,对比典故内容与词人经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理解词作中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 1.鉴赏上阙,体会词作雄浑苍凉的意境。 2.对比典故内容与词人经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寄寓的复杂情感。 教法学法 讲授法、吟诵法、师生互动法、生生互动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 教材、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导入 3min 以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中的评价进行诗意化导入。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选自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环节一:结合风格,诵读词作 6min 1.聆听名家朗读,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俞文豹《吹剑录》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环节二:联想想象,感受意境 13min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提问:上阙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阙集中描写赤壁景色,正面吟咏赤壁。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的哪些景色? 明确: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 3.追问:这些景色构成的意境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雄浑苍凉、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等。 4.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修辞、用字) 明确: (1)修辞: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花喻为雪,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浪花的白。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陡峭的乱石仿佛插入天空,突出了乱石的陡峭与锋利。 (2)用字: “乱”:“乱”有杂乱之意,杂乱的岩石插入天空,突出了乱石的险怪与陡峭。 “穿”:“穿”为动词,有穿过、刺穿之意。一个“穿”字,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岩石高耸的特点。 “惊”:“惊”在这里有震撼人心之意。震撼人心的惊涛骇浪猛烈拍打着江岸,展现出江水奔涌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拍”:“拍”为动词,有“拍打”之意。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江岸,突出了怒涛强劲的力度,一个“拍”字也将读者顿时带入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卷”:“卷”为动词,有“卷

文档评论(0)

180****90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