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传媒大学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史哲) .pdfVIP

2019年传媒大学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史哲)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校考特辑|2019 年中国传媒大学,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史哲) 好人啥都说 百家号01-0121:22 好人啥都说 中国传媒大学2019 年初试真题解析(历史部分) 1.孟子说: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这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明C.郡县制 D.和井行制 2.汉武帝即位后,改用布表出身的公孙弘为相,又“从文学之土中选拔出严助、朱买臣、主 父偃等人,让他们以加官出入禁省,顾问应对。逐渐地,以加官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 中常停、给事中等身份侍从左右者,多达数十人。并由于时时被皇帝垂询而得参大政。”汉 武帝此举的目的是 A.加强君主权力 B.解决王国问题C.抑制土地兼井 D.打击豪强贵族 3. 《秦琅邪台制石)记载: “普天之下,转心揖志,器械量,书同文字。”材料中的“文字”应 是 A. 甲骨文 B.金文 小菜 D.隶书 4. 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魏北海王元顺回洛阳,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领,派欣欣向荣 的景象时,感慨地说: “自晋、未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 洛阳,始知衣冠土族,并在中原”。 “洛阳旧貌换新颜”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的南迁 B 经济重心的转移C.割据势力的削弱 D.北魏孝文帝改革 5. 日本学者内藤乾吉在(唐代的三省》一文中指出: “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藏政治,而是 综合了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费族政治。门下省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这表明作者 认为唐朝 A. 门下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B.三省六部导致君弱臣强C.皇权受到集体宰相的制约D 贵族政 治抑制朋党之争 6 唐玄家将(考经) 《道德经》《金侧经》并列为不坏之法.南宋孝宗说; “以佛治心以 道治身,以情治世”这能够反映! A 三教合的社会潮流 B 三纲五常得到强化;C 佛学取代了病家经学;D 陆王心学受到重视 7.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 “天 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天宝十二载,鉴真东渡就是由扬州启碇的”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 原因是: A.手工业的发展B. 城市经济的繁荣 C 大运河的开通;D 海外贸易的增长 8. “宋元小说话 C.大运河的开通打人的倡导下,一些文人书商对流传民间的来元话话本在 宋元至明代初期,都是以单以单篇的形式流传。明中叶以后,在李赞等本小说收集整理,加 以刊印。”这种 情况的出现是因为 ①程朱理学的兴盛 ②印刷技术的进步③海禁政策的松动 ④通俗文学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9. 额炎武说: “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他指斥明末心学的弊害是“不习六艺 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由此可见顾炎武 A.把学术研究解决社会问题相结合 B.批判宋明理学重道德轻功 C.总结了天下治乱兴衰的历史教训 D.肯定人们物质欲望的合理性 中国传媒大学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的“乡”是当时行政系统的一个单位“乡校”就 是这个乡所设的学校,也就是乡民都可以接受教育的地方。当是针对农工商说的,说明当在 说到卫文公。利农通商意工一也就是乡民都可以典问受教育的地方 《左传》国公二年“当在 说到“卫文公。利农、通商、惠工”之后,接着又说“敬教”。“劝学”,这个“教”与“学” 当时是针对工商说的,也说明当时的卫国必有乡校无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晋侯始 入而教其民”的记载,也是郑国设有乡校的证据。 随着春秋时代乡校的普及,过去的所谓“学在官所”即学术在于官府,史籍由官府世代掌守 的局面。也开始有了变化。我们知道,史本是周王室和请侯国的官,春秋末年,王室衰弱, 灭国踵继,这种制度也随之动摇,原来在周王朝或诸使国做文官的人,因王朝衰微。诸侯之 覆灭,遂流散四方,以其所学的知识传世。于是使出现了王官失守而文献四散,不能再继续 禁闭而不外传的情况 《左传》那公十七年记载,孔子说: “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个“四夷”并非确 指四方的戎狄夷蛮,当指官府之外,处于野中的四方平民两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提 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在社会安革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中,“学在官府”逐渐瓦解,乡学随之普及,新士人也就应运 而生了:他们在政治上不像过去的士那样 “一朝委质,终身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