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点.pdfVIP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点.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点 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知识点 一、译文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二、注释 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阴:树荫。 三、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 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一》是第三部分夏日中的第七首。 四、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日农村生活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 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 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 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 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 横生。 五、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 (今江苏苏州)人。南 宋诗人。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 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 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 “中兴四大诗 人”。 第二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知识点 一、古诗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二、注释 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小孩子。 ②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打击乐器。 ④磬 (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三、译文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小孩子早晨起来,将金属盆中的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做打击乐器来敲。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美妙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忽然冰被敲碎了,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四、简析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生动描写了天真稚气的小孩子玩冰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自得 其乐的盎然意趣。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 乐。 五、作者简介 杨万里 (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 (1154) 进士。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史》有传。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 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 “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丛书》 辑为《诚斋乐府》 第三首:村晚课堂笔记知识点 一、古诗默写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 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作者介绍 雷震,南宋,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三、主题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 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 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 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译文 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 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 2、牧童/ 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五、注解 ①陂 (bēi ):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 (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六、鉴赏 前两句写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