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阅读谢卫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稷兴衰紧密相连。
②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
③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④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摘编自谢卫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材料二:
15.?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材料一第二段从反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数据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材料二可以看作是材料一提及的“适度”“节用”生活理念的生动注释。
16.?下列两则事例,哪一则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
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
17.?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简要点评下面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表明你的态度,说明你的理由。
同学甲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同学乙看到后马上上前拧紧了。
【答案】15. D 16.?第一问:事例二适合。
第二问:因为第三段观点是“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司马光写作《训俭示康》是家风建设行为,能支撑观点。
17.?示例: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要重视细节,为同学乙点赞。只有每个人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做好每个细节,才能在学校、社会、国家各个层面上保证勤俭节约落到实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
A.“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从反面论证”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一第二段是从正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数据材料”理解分析不正确。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无“数据材料”;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
结合材料一第③段“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可知,本段的观点是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
结合“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可知,这里列举的是酒店提倡勤俭节约,与家风建设无关,故事例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
结合“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可知,这里列举的事例是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告诫子女要勤俭节约,与家风建设有关,故事例二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材料内容。
结合材料一内容可知,我们应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结合材料二内容可知,我们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结合“同学甲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同学乙看到后马上上前拧紧了”可知,同学甲没有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没有节约用水,没有做到勤俭节约;同学乙留意了生活细节,马上拧紧水龙头,做到了节约用水,身体力行勤俭节约;据此可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学类文本阅读 《录取通知书 》【2023年辽宁本溪、铁岭、辽阳中考语文真题】.docx
- 文学类文本阅读《花香中的外婆》【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文学类文本阅读《怀念蛙鼓》【2023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文学类文本阅读《家里飞来一只鸟》【 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文学类文本阅读《老兵和军马》【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docx
- 文学类文本阅读《姥姥在阳光下》【2023年黑龙江牡丹江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文学类文本阅读《母亲的厨房》【202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docx
- 文学类文本阅读《难忘的身影》【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文学类文本阅读《让生命走向蓬勃》【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 文学类文本阅读《诗歌创作课》【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