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爵位与谥号
爵位公侯伯子男
在《尚书.武成》篇里,周武王伐商胜利,回到镐京宗庙祭祀祖先,汇报功劳,最后一句有: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这句的意思是,周武王设立爵位为五等,区分封地为三等。这五等从高到低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这就是谥或谥号。
谥法是古代极为重视的一种礼文化。原因大致有三:
为了避讳。以谥号代替死者姓名,避免直呼其名,以示敬重。
为了区别尊卑,建立等级制度,如唐代规定一般只有三品以上的高官才可以得到谥号。
为了惩恶劝善,维护封建礼教。根据死者一生是非功过而给予的总结性的称谓,既是对死者的慰藉或谴责,也是对生者的一次封建礼法教育,它可以使活着的人闻美谥而钦慕,人心向善;睹恶谥而惧怕,不敢作恶。
谥号用字区分为美、恶、平三类。按照谥法,每一类谥号用字都有特定谥字,每一个字的意义也都有特殊限定,不能任意解释。周汉时期通常谥号只有一两个字,到了唐代以后就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字了。
美谥就是褒扬死者功德的谥号,这类谥号在所有谥号中占绝大多数。根据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所附的《谥法解》的记载,文、武、庄、成、穆、元、宣、桓、襄、忠、明等字皆为美谥。如周文王,晋文公,周武王,鲁庄公,周成王,秦穆公,齐桓公等等。
恶谥就是贬斥死者劣迹恶行的谥号。《谥法解》记载,灵、厉、戾、丑、幽、炀、缪等字皆为恶谥。比如: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厉王,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隋朝的隋炀帝,“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等等。
平谥既非表彰,也非贬斥,只是客观的叙述境遇,或对其不幸遭遇表示同情、怜悯。《谥法解》记载,殇、悼、哀、愍(闵)、怀等字皆为平谥。
先秦:
上古的爵《通典.职官.封爵》上载有:
黄帝
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
唐虞夏
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殷商
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周朝
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先秦时代的这种爵只是一种名号,与后世的封爵有很大的区别。除天子之外,公侯伯子男的地位和权力是相等的,仅仅是在礼节上的待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学术界有不少著作论述,专门讨论这一问题。
春秋战国:
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内部的爵实际上有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上中下三等。各国按国大小待遇不同,有不同的食封标准,如《国语》中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
战国时,各国的爵大致有卿、大夫等。如各国都曾有上卿、亚卿、客卿等,均为将相所得的高爵。大夫一级如有上大夫、中大夫、国大夫、五大夫等。战国各大国出现了侯爵,如秦有彻侯、关内侯,楚有通侯,其他各国均有侯。除侯外还有封君,侯、君封地或以县计,或以户计,但仅能食其封地的租税,无军政司法独立权,不世袭。除此以外,各国还有一些特别的爵称,如楚国的封爵还有执珪、执帛。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以上相当于士),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以上相当于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以上相当于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以上相当于诸侯)。
彻侯得食县(设令、长),关内侯食租税于关内,余大庶长以下十八等,则如吏职。凡斩获敌首级一颗,即赐爵一级,还要有赐田宅和服役人员一名的优待。有爵级则可为官,斩敌甲首一颗,赐爵一级,愿做官的,可以作五十石之官,即斗食小吏。
秦汉:
秦灭六国,实行纯粹的郡县制,赏爵仍为二十等爵。
西汉初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不久大多扫除,又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于关东,镇土抚民。初期诸侯王国一般较大,常有几郡,国内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
平七国乱后削减,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光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到后来的王国不过相当一郡,且王死后诸子皆可分其地,越来越小。东汉略如西汉制,以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置傅、相、中尉等。
侯,(即二十等爵中的列侯)以户数为差,大者不过万户,少者五六百户,汉初因功封列侯者有一百四十三人。侯国建制相当于县,有国相,相当县令,受所在郡守节制。列侯另有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数官。朝廷京师设主爵中尉管理列侯,景帝时改由大鸿胪管理。东汉时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设国相,有家丞、庶子等家臣。
汉仍承秦二十等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