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化裁验案1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胆泻肝汤化裁验案1例 龙胆泻肝汤来自于“蓝室密藏”。这是治疗肝胆真火或湿热循环损伤或注射剂的常用方剂。用于肝经中火、口苦、目赤、听力损失、耳肿、水流紊乱、阴肿、阴瘙痒等经络疾病的治疗。我们运用龙胆泻肝汤化载治疗多种疾病,每获良效,现举隅如下。 1 龙胆草、语言、临床以山气溶胶为临床治疗方 李某,女,62岁。2010 - 02 - 25初诊。主诉: 耳鸣2个月。曾在我院耳鼻喉科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予高压氧、 B族维生素、前列地尔、血栓通等治疗,无明显效果,为求中药治疗就诊。证见耳鸣如雷,伴有头晕、心烦失眠,生气后甚,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中医诊断: 耳鸣。辨证分型: 肝火上炎。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 龙胆草6 g,栀子9 g,黄芩9 g,川木通3 g,车前子12 g,柴胡6 g,菊花9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 L,分早、晚2次服。 连服7剂后复诊时诉耳鸣明显好转,余症基本消除。 按: 中医学认为,耳鸣、耳聋一症多因风热、客邪、痰火、肝胆郁热等引起,耳为肝胆经脉所辖,《灵枢·经脉》 中记载: “肝足厥阴之脉…… 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治疗应从肝胆入手论治。本例患者属肝胆火盛,循少阳经脉上冲于耳,故耳鸣; 肝胆火旺,扰动心神,故心烦、夜寐不安。龙胆泻肝汤能清肝泻火,故能除耳鸣之症。本例仅见肝火而无湿热,故加用菊花、栀子、黄芩以加强清肝之功,去泽泻以防伤阴; 耳鸣如雷,属实证,全症无肝阴虚表现,故去生地黄、当归。 2 助清下焦,复诊中发现并病 何某,女,24岁。2010 - 08 - 14初诊。主诉: 下腹胀痛4个月。证见白带增多,有异味,阴部瘙痒,面黄晦黯, 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边红,苔白厚,脉弦。白带标本检验提示真菌感染。中医诊断: 带下病。辨证分型: 下焦湿热。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 龙胆草6 g,柴胡6 g,黄芩15 g,生地黄15 g,泽泻12 g,车前草15 g,牛膝10 g,黄柏9 g,白术15 g,滑石粉6 g,青黛3 g, 当归10 g,延胡索10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15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 L,分早、晚2次服。连服5剂后复诊告愈,随访2个月未复发。 按: 肝经循行绕阴器,湿邪性重浊、黏滞、趋下,在妇科而言,肝经湿热多见于下焦病症。本证属肝经湿热下注, 加之平素卫生欠佳,故下腹胀痛; 湿浊不化则带下量多; 湿热相兼则带下臭秽。治以清热利湿、分清化浊为主,故加黄芩、黄柏、白术、滑石粉、牛膝助清下焦湿热,分清化浊之功; 延胡索止痛; 青黛、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考虑木通妊娠忌之,恐患者意外怀孕故未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龙胆泻肝汤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胸腺估量,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和广谱抑菌作用,对盆腔炎、宫颈炎也有较好疗效[1]。 3 阴血经方,阴肝利彰显。请看 潘某,女,30岁。2011 - 06 - 12初诊。主诉: 不孕3年。患者平日工作繁忙,睡眠差,心烦易急躁,腰部痠胀疼痛,乏力,口苦,舌红,苔黄,脉细滑。中医诊断: 不孕症。 辨证分型: 肝胆湿热。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 龙胆草6 g,柴胡6 g,黄芩15 g,生地黄15 g,泽泻12 g,车前草15 g,牛膝10 g,黄柏9 g,白术15 g,滑石粉6 g,青黛3 g, 当归10 g,益母草15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 L,分早、 晚2次服。连服60余剂后诉已孕。 按: 现代不孕多由盆腔炎症引起输卵管不通所致,如夜生活过多、不注意性生活前后的卫生、多食肥甘厚腻食物,以及清宫术、流产导致宫内、输卵管炎症等。中医辨证多为下焦湿热,日久生瘀,多为湿热瘀互结。肝脉“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并与任脉有交会之处,肝经湿热下注,入于胞脉,胞脉不通,精卵不能结合,故不孕。治用龙胆泻肝汤调肝和血法获效,方中加用益母草活血化瘀; 黄柏、白术、滑石粉、牛膝助清下焦湿热; 青黛加强清热解毒; 木通为孕妇慎用药,故未选用。 4 肝主疏泄,则色病疗 陆某,男,40岁。2012 - 10 - 08初诊。主诉: 失眠2年。患者平素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赤,头痛,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中医诊断: 失眠。辨证分型: 肝火上扰。予龙胆泻肝汤。处方: 龙胆草6 g,炒栀子9 g, 黄芩9 g,柴胡3 g,当归9 g,生地黄12 g,泽泻10 g,车前草15 g,川木通3 g,甘草5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 L,分早、晚2次服。连服14剂后复诊睡眠正常,余症消失。 按: 失眠又称不寐,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畅精神、安定情志的作用,然情志所伤,郁怒伤肝,郁而化火,肝火上扰,心神不宁,从而不得眠。随着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