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6《藤野先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pdf

八年级上册语文6《藤野先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语文 6 《藤野先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 《藤野先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 事拟一个小标题。 参考答案: ①离开东京之缘由;②仙台求学受优待;③初识藤野先生;④添改讲义; ⑤纠正解剖图;⑥关心解剖实习;⑦了解女人裹脚;⑧匿名信事件;⑨看电影事件; ⑩“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 大的”。 参考答案: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 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能够做到这些 尤其难能可贵。作者评价说:“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 ,不倦的教诲 ,小而言之,是为 中国 ,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这段精要的议论性文字 ,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 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 ,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所以 ,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 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 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 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 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 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爱国青年”的寻衅 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 ,这些事或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 ,或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 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可以说 ,作者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 生有关联。 第二 ,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 “我”的生活 经历和感受。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 ,就是“我”的爱国之情 ,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 文的心路历程。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这段经历在鲁迅的一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 想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重要转变 ,而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是这段经历中最让 “我” 感怀的片段 ,也为“我”这段经历增添了一抹亮色。可以说 ,“我”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 受是本文的“底色”和“背景”,聚集点则是藤野先生。没有这份 “底色”和“背景”, 藤野先生的形象不会如此突出、如此动人,文章的内涵也不会如此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 , 本文写的是作者“以藤野先生为中心的一段人生经历”,而非简单的“我与藤野先生的交 往”。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 四、鲁迅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仔细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 里。 1.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浮华的 意味。加上“成群结队”,更表明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他们的普通行为,更加表 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 2.在“地板”前加上“有一间的”,表达更准确。“咚咚”改为“咚咚咚”,更加形 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浮华的气氛。“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凸显“清国留学 生”的不务正业、腐朽堕落。 3.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一想 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点 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五、“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除了课文,还有一些文章对此也有记述,如 《〈呐喊〉自序》。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读一读,加深对鲁迅这一人生选择的理解。联系 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从本文看 ,是因为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 “清国留 学生”的浑浑噩噩 ,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联系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其他作品看 , 其实有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他在《〈呐喊〉自序》中做过解释 :“我的梦很美满 ,豫备 卒业回来 ,救治像我父亲似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