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雍正年间火耗归公与养廉银制度研究
清朝雍正皇帝实行官债护法,建立了官员治理,丰富了财政,摧毁了政治局面。对所谓“康乾盛世”的出现起了重要作用。
一、 改革体制,保障机制
在介绍实施理由之前有必要先解释火耗归公与养廉银两术语, “火耗”是地方官以纳税人交纳的碎银
铸成整块绽银有损耗为由, 在正税外加征的名目, 始于元代。清康熙时火耗加征严重。御史赵申乔讲:“惟横征私派之弊, 其祸尤烈, 如收解钱粮, 私加羡余火耗”。(1)羡余是唐中期地方官为讨好皇帝 (或上司) , 以税收盈余的名义进贡而在税外勒索的名目 (2) , 流传至清代。所谓火耗归公就是将火耗收支由暗箱操作变为公开, 由官员自行处理变为以省为单位, 纳入中央预算管理。火耗归公后, 羡余等其他的私征乱派也纳入火耗归公的范围, 所以又称耗羡归公。所谓“养廉银”, 是指火耗归公后增加地方与中央官员的薪俸支出, 实行高薪养廉。其所以称养廉银, 是希望官员增加薪俸后, 保持清正廉洁, 不再私征贪占。
雍正皇帝为什么要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呢?
第一, 官贪造成国库亏空, 必须通过整顿, 充实库帑。雍正即位时户部的存银数由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的5000万两降到800万两。官员贪污滥用已造成各省钱粮亏空。据《雍正年间谕旨》载:当时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官员滥用贪占已成风气。朝廷内的六部 (吏、礼、刑、户、工、兵) , 外自藩司以及州县, 无不相习成风。各省挪缺侵蚀、动辄上万。督抚亦串同作弊, 往往通过威胁利诱的手段要求各省管理财政的藩司提供经费。“藩库钱粮亏空近来多至数十万, 盖因巡抚之赀用, 皆取于藩司。或以柔和交友, 互相侵挪, 或先钩藩司短长, 继以威制勒索, 分肥入己。”(3)富饶的江苏省赋税最重, 藩司亏空也为各省之最。这表明国库空虚不是赋税收入少, 而是吏治腐败造成的。要国库充盈, 必须从治理官贪入手, 规范官员的收支行为, 由暗箱操作转为公开, 由地方各自为政转为中央统一的管理。也就是说耗羡归公成了必然的选择。
第二, 火耗屡禁不止在于上下串通分肥, 必须通过改革理顺上下级的关系。火耗征收屡禁不止, 原因在于上下串通分肥。下级得到上级的默许、庇护, 加征才无风险。上级接受了贿赂, 自然不会查办违法加征。雍正认识到改变串通作弊, 消除权钱交易, 才能促进上下级关系正常化。他在召集群臣讨论火耗归公时讲:“州县征收火耗, 分送上司, 以致有所借口, 肆其贪婪。上司瞻绚容隐, 此从来积弊也。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 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乎”。(1)这就是说, 承认火耗收入合法, 由中央支配, 规范用途, 拔给下级。这样, 下级没有必要也没有财力向上行贿, 上级也理直气壮地监管下级。即通过改进治财体制, 促进官员廉政和依法行政。
第三, 雍正即位之初, 既要通过改革开创新局面, 又要取得官员的拥护, 就推行养廉银制度。
实行火耗归公, 一些地方和中央官员会损失既得利益。以耗羡归公收入的一部分用作官员俸禄补贴, 不仅会得到清廉官员的拥护, 过去分肥的官员也不会反对。可以说雍正是以养廉银为代价, 换取火耗归公的顺利实施, 使官场的贪腐之风得到整饬。
由上可知, 雍正推行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是客观需要, 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他即位后就迅速推行。在康熙去世的当月 (1722年12月) , 就对当年9月康熙在年羹尧、噶什图奏请火耗归公“断不可行”的批谕作了修正。他说:“岁税之外所有羡余, 该抚奏闻起解, 应赏给者再行赏给, 尔等会同户部工部议奏”。(2)这里就有提解耗羡另给赏银的意思。世宗的意图一些封疆大臣心领神会。曾任户部主事的诺岷, 于雍正元年 (1723年) 四月授山西巡抚, 五月到任后, “疏请将通省一岁所得火耗银提存司库, 以二十万两留补无着亏空, 余分给各官养廉”。诺岷的疏奏立即得到雍正帝的肯定和赞赏, “谕奖其通权达变, 于国计民生均有裨益”。(3)
二、 石文监奏,明确规定了较为公正的耗率与公用
在诺岷提出火耗归公得到肯定后, 一些直省先后向中央提解耗羡。雍正二年 (1724年) 正月, 河南巡抚石文焯奏:“所有耗羡, 每两约一钱二分, 通省耗羡银四十万两有奇。除各官酌量以养廉及各项杂用公费悉于此支给外, 每年约余耗银十六万两, 解贮司库, 弥补亏空及办公之用”。(4)世宗对石文焯的疏奏予以赞扬。“朱批”说:“此奏才见著实, 非从前泛泛词可比, 封疆大吏, 原应如此通盘合算。如何批项、如何补苴、若干作为养廉、若干作为公用, 说得通, 行得去。人心既服, 事亦不误, 朕自然批个‘是’字。”(5)继山西、河南之后, 湖广、广东等省先后也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新法。
实行火耗归公后, 各省提取火耗的比例有所变化。从下表可知多数省份下降了。
由暗取变为明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