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角下的问题驱动式教学实践.docx

大概念视角下的问题驱动式教学实践.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概念视角下的问题驱动式教学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在整个教学的推进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概念视角下的历史教学,能够有效推动教学由碎片化向整体化转变,其中问题驱动式教学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将关键问题进行串联,最终达成大概念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大概念视角厘清问题;二是从大概念视角推进问题;三是从大概念视角深化问题。 大概念教学目前受到高中教师的广泛关注,余文森教授曾指出:”大概念指的是反映学科本质及其特殊性的、构成学科框架的概念。美国学者艾里克森提出:大概念就是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北京师范大学李凯老师也指出:教学的最佳策略是,既要遴选重点内容更要把重点内容串联起来,从而使学生头脑中拥有上位观念,这就是抓大概念的做法。因此,问题驱动式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 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大概念是将那些能够将分散的知识、技能、观念等联结成为整体,并且赋予它们的概念和观念。而问题驱动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和大概念教学相衔接,推动大概念教学,本文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诠释问题驱动在大概念教学视角下的积极作用。 一、从大概念视角厘清问题 如何确定一课的立意?如何确定一课的核心大概念?老师要有问题驱动意识,授课教师带着这些问题从大概念整体的视角出发,梳理设计本课的大概念教学。结合课标和教材,可以确定本课的核心大概念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在这个前提下,深入分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石器时代的古代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分别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中华文明的形成方式和商周文明的逐渐成熟。笔者以文明为出发点和线索,对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所明确指出的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对本课进行了重新建构和设计: 一、文明的发端——多元一体的石器家园 二、文明的碰撞——部落林立的铜石万邦 三、文明的合流——家国同构的青铜时代 核心概念的确定要基于本课的定位,将其放在整本教材和单元中去考虑,看其所属板块及所属单元。通过梳理定位,从教学问题学习板块来看,本课可以纳入古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从单元角度出发,本单元主旨的核心统领是“从早期国家到大一统帝国。因此,本课最终以文明为视角,还原中华文明起源的三个节点,同时聚焦本课核心大概念,结合教材的内容布局确立本课的核心主题:中华文明的寻根探源之路一一多元一体,多元一体奠定了文化认同的基石。 基于厘清问题和大概念的视角,本课设计基于三个逻辑层次。一是理清三个节点的生产力状况:石器、铜石并用、青铜;二是理清三个节点的组织形态:家园、邦国、国家,三是聚焦文明的发展阶段:发端、碰撞、合流。通过逻辑问题梳理,最终使学生理解这个大概念,即旧石器时代的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新石器时代共同文化圈的多元、夏商西周王朝意义上的多元。从不同层面总结早期中华文明的进步,从人的进化角度看文明的进步,从社会经济看物质文明的提升,从政治演进视角看文明的演变,从社会信仰层面看人类精神审美,从大概念视角多维度呈现早期中华文明的亮点与精髓。 在整体设计中,从大概念的视角聚焦问题和主题,厘清整节课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探寻早期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同时积极总结早期国家的文明特征。 二、从大概念视角推进问题 大概念从整体处构建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则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专业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教学内容,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学习过程。以问题作为驱动,学生开始思考,学生思维被激活,教师点拨引领,在这个过程当中,以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为圆心,以史料分析、问题探究为半径,画出理性认知历史的圆。历史大概念和教学密切相关,教师有必要梳理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发现历史内在的逻辑,在相关的历史问题群、问题链、问题集中追问历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设计了问题群: 在文明发端”的部分,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最早的中国在哪里?中国的历史是5000年吗?中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目的是厘清多元一体下文明的起点。 在文明的碰撞部分,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宫殿代表着什么?什么是文明?私有制是怎么产生的?目的是厘清“多元一体下文明的变式。 在文明的合流”部分,笔者设计了以下问

文档评论(0)

152****22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