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中《花之歌》解读和实践活动设计.docx

大单元教学中《花之歌》解读和实践活动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单元教学中《花之歌》解读和实践活动设计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生于卜舍里,父亲是个牧人。1895年随母亲来到美国,1898年返回祖国,在贝鲁特希克玛学校学习。1901年回波士顿,1908年入巴黎艺术学院,1910年回美国。1920年任阿拉伯海外笔会会长。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泪与笑》《沙与沫》《行列歌》《先知》,以及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等。 《花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中的一首,另外四首分别是《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中,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表达了对美好生命和光明人生的热情礼赞。静下心来读这首散文诗,首先让人惊叹诗人奇妙的想象、精妙的修辞,接着叫人钦佩诗人广博的视野、丰富的情感,再品令人回味诗中深邃的思想、人生的智慧……总之,这是一首从语言到思想情感都十分美妙的散文诗。 美妙的诗歌往往都是联想和想象的产物。中国古诗词是,中外现代诗(包括散文诗)也是。 花,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形象。人们将自己心目中不同的品质品格投射到不同的花身上,赋予花不同的象征意义,这就是“花语”,就是“意象”。诗歌以“花之歌”为题,以“花”为叙述主体,用第一人称倾吐告白,让读者从倾吐告白中读懂“花语”一一花的生命体验和价值追求。 诗人笔下的花一一“我”,是大自然的精灵。“我”诞生于大自然,绽放于大自然,奉献于大自然和世界一一这是1-4自然段的内容我”向往光明,“我”热爱生活,“我”创造美好一一这是5-7自然段的内容。 读着这首散文诗,我们眼里看见的是“花”,心中想到的是“花”,但这“花”是自然界中的,又似乎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一这“花”,有思想,有情怀,有追求。表面看作者写的是“花”,实际上写的人,是诗人自己,是诗人的思想、情怀和追求。这样看来,想象之奇特,修辞(比拟)之奇妙,服务的是思想主题,即文意之深妙。 联系单元深度目标一一大概念的发现和理解,这首散文诗,将“创意”阅读与表达在学生的鉴赏体验中自自然然地建立起联结,是一个极具目标生长力的文本,虽然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怎么用好这篇课文呢? 第一步,循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和“我是什么样的花”的阅读理解,先感受作者表达时运用的联想和想象(需要学生针对具体句段说出自己体会到的奇特联想和想象。要多读,边读边想象体会,熟读成诵;联系《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进一步感受事物形象是如何成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的一一联结赋予思想品格,想象让表达生动); 第二步,补充阅读纪伯伦的《雨之歌》,发现两首散文诗写法上的相同之处,进一步理解联结与想象策略在读写中的价值; 附《雨之歌》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璨璀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在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第三步,鼓励学生尝试写一写自己的“X之歌”,体会自己与具体事物“融为一体”式的联想和想象,并进行创意表达的奇妙感觉; 第四步,拓展“阅读链接”,发现其中与《花之歌》《雨之歌》《X之歌》表达创意上的相似之处,启发新的创意表达方式,进一步理解大概念。 这样的解读和设计,才是对新课标理念的积极贯彻和落实。

文档评论(0)

152****22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