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情境选择》组合练习题精品.pdfVIP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情境选择》组合练习题精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情境选择》 组合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语言基础知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传说有人拿桐木当柴烧,蔡邕经过炉旁,听见木裂之声,知道这块桐 木是制造乐器的上等材料,就立即把没有烧完的半截木柴从火里抽出 来,交给琴工做琴。桐木的长度恰合琴身的需要,不过琴尾必须留下 烧焦的痕迹。这张琴,就叫 “焦尾琴”。这个故事教给我们的是 ________ 。蔡邕如果稍稍________片刻,让桐木多烧一会儿,剩下的 长度就不够制琴之用了。琴尾的焦痕代表一位音律专家的 ________ 。 A .多谋善断 迟钝 决断 B .当机立断 迟疑 果断 C .英明果断 疑惑 决绝 D .随机应变 迟缓 坚决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 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 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 C .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 10 万多号标 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 .音乐剧是 19 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 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错,我们每个人都活在 “传统”里面。________ ,最值得思考 的一个问题是,连推背图、鬼吹灯、风水经这样的糟粕都可以作为传 统文化在当代展示和推行,为什么偏偏遗漏了使我们受惠最大的 “五 四”文化传统? ①也不论在今天传统文化的推行中,掺杂太多的意识形态设计和商业 利益算计,而真正的传统并不见得能够承续 ②但是,这个所谓传统文化复兴运动无论怎样热烈,都不会掩盖它自 身的重大缺陷 ③尤其在今天,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需要文 化的繁荣与之相适应,我们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中寻找自己的立身之本, 理所当然 ④对传统文化加以 “继承”和“发扬”,似乎是每个国人不得不然的 文化宿命 ⑤且不说传统文化有优有劣,不分青红皂白全盘继承是否恰当 A .⑤①④③② B .⑤①②④③ C .④③②⑤① D .④⑤①②③ 二、名句默写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2)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 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____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 年》) (8) 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三、语言表达——情境选择 5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 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B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 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 C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 子,他不仅继承了 “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