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孔子诗论》论稿.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博简《孔子诗论》论稿 在上海博物院收集的《楚竹楚书》(第一卷)中,马成元根据讨论内容将孔子诗歌分为四类。这种分类方法肯定是正确的。我们在反复校读时,发现在《孔子诗论》中,对诗的评论有其内在的层次,这种论诗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孔门论诗的某些特点,并与春秋时代的用诗风气有相合之处。本文试从诗之综论、诗之题旨、诗之分章、诗之断章四个层次来概括楚简《孔子诗论》的内容,看法未必成熟,敬请方家斧正。 一、 孔门、孔子和孔子 本部分主要是孔子对《诗》的理解及对《风》《雅》《颂》的评价。共5简。 第1简: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曰:诗亡吝志,乐亡吝情,文亡吝言。①“吝”字争议较多,李学勤、庞朴等先生认为应读为“隐”,在文义上很顺,但在字形和文义结合上李零、饶宗颐先生读为“吝”更恰当一些。本简为残简,前面的文字不得而知,但从“诗亡吝志,乐亡吝情,文亡吝言”中可以看出孔门论诗的一致性。“诗亡吝志”即是被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中称为诗论“开山的纲领”的《尚书·尧典》的“诗言志”;“诗亡吝志,乐亡吝情,文亡吝言”用《毛诗》序来概括更为恰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外,孔门的孟子和荀子的诗学观点也与《孔子诗论》相似,《孟子·万章》:“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所要“得”的,即是“诗亡吝志,乐亡吝情”的“志”和“情”;《荀子·儒效》:“《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所说的“和”是情之和,也是儒家所追求的中和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第4简: 诗其犹旁门与?贱民而怨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民之有戚患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将何如? 第4简中“诗其犹旁门与?”一句也可以看做是孔门论诗的重要观点,周凤五先生把“坪门”释为“旁门”是很恰当的。“旁门,四通之门。”“简文谓读《诗经》可以周知四方之事,通达人情事理,犹四门洞开也。”即是孔子“兴、观、群、怨”诗论的另一种解说。 第2简: 时也,文王受命矣。《颂》,旁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伸而寻,其思深而远,至矣。《大雅》,盛德也,多言 第3简: 也,多言难,而怨悱者也;衰矣,少矣!《邦风》,其纳物也溥,观人俗焉,大敛材焉;其言文,其声善。孔子曰:“唯能夫 第5简: 是已”。“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肃雍 第2、3、4、5简中,对《邦风》主要评论了诗的内容和功能,用“善”“文”两个词,比照《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于鲁观乐对风诗的评价,用得最多的词是“美哉”,如:“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竹简的“善”和“文”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美哉”。结合季札和竹简论风诗,诗歌的社会功能即为“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汉书·艺文志》),江林昌先生把它概括为风诗的“发乎民情”和“温柔敦厚”两个特征。 竹简《诗论》对《大雅》的评论侧重于“德”,这也与公子季札的评价相似。“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竹简《诗论》对《颂》的评价注重内在的“德”和乐曲形式上的舒缓。吴公子季札的评论为“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最终的也归结为“盛德之所同”。 二、 诗诗的主题及诗论 《孔子诗论》的第二个层次是概括诗的篇章题旨,与后世论诗有所不同的是,竹书中论诗的语句很简洁。第8、9、10、11、12、15、16、17、18、19、24、26、27、28、29简皆属此类。以两简为例说明: 第10简: 《关雎》之改,《谬木》之时,《汉广》之智,《鹊巢》之归,《甘棠》之报,《绿衣》之思,《燕燕》之情,曷?曰:“重而皆贤于其初者也。《关雎》以色喻于礼 第10简对《绿衣》的概括是“思”,《绿衣》中有“我思古人,俾无兮。”“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两句,实际上是诗人的心声。《诗序》说“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正因为夫人失位,感伤不已,引起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 第26简: 忠。《邶柏舟》闷。《谷风》鄙。《蓼莪》有孝志。《隰有苌楚》得而侮之也 第26简对《柏舟》的概括是“闷”,此作何解?我们可以从《柏舟》的诗句“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找到答案。《孔丛子》记载孔子对本诗的评论:“吾于《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可易也。”这与《诗序》的“言仁而不遇”相合。而本简中孔子主要是从诗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