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绢”在东北秧歌中的渊源及其演变  .pdfVIP

“手绢”在东北秧歌中的渊源及其演变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 年第4 期 ( ) THE NEW VOICE OF YUE—FU The Academic Periodical of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手绢”在东北秧歌中的渊源及其演变 [ ] 张晓蕾1 [内 容 提 要] 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传着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艺术——东 北秧歌。“手绢”作为东北秧歌中具有代表性的道具之一,在东北秧歌舞蹈表演 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深受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的喜爱。研究“手绢”的起源是学习 和研究东北秧歌舞蹈艺术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东北秧歌“手绢”起源、发展 的梳理和分析,期望与倡导舞蹈艺术工作者承接起保护和传承东北秧歌舞蹈艺 术的责任与重担。 [关 键 词] 东北秧歌/“手绢”/ 渊源/演变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 (2016)04-0234-3 引言 且还是可以代表女子的独特符号和象征。 在古代,手绢也是男女之间相互表达倾慕之情的一种方 “鼓声震天、唢呐齐鸣、人群涌动、绢花翻飞”。在这个地 式,是传统的定情之物,可表达男女之间的思念之意。古代时 域广袤、物产丰富、四季鲜明、民风朴实的东北地区,源起并流 的“手绢”一般用丝织成,异性之间相送丝帕,取其“横竖皆是 传着一种独具东北地区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 丝(思)”之意。在男女皆可表演的昌盛时代,女子用手绢遮羞 随着鼓声的响起,一批扮相各异、衣着光鲜、妆容艳丽、手持花 并送与心上人的举动,造就了今天的东北秧歌表演形式“上装 绢的舞者们应乐而出。在广阔的广场上,扭的“媚”、扭的“浪 扮演女子,下装扮演男子,男女成双出场,双手持手绢表现双 儿”、扭的“俏”、扭的“逗”。而舞者每人手中持一幅手绢,在空 方的暧昧之情。女子手持手绢时而遮羞,时而传递爱慕。男 中或恣意飞舞或萦绕盘旋。忽而飞出旋回、忽而头顶速转,好 子时而逗俏,时而主动表达爱意”。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艺术 似纷飞的蝴蝶、好似绽放的鲜花。红色的手绢寓示着喜庆热 道具也是生活工具升华的表现。手绢既是生活的必需品,又 闹,粉色的手绢显示出女性的明媚柔美,绿色的手绢代表着轻 是舞蹈表演中的媒介,表达思慕、传情达意、增添了东北秧歌 快俏皮,蓝色的手绢展现出人们清亮纯粹的性格。“手绢”是 的艺术效果。 东北秧歌的道具之一,是东北秧歌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东 ( ) 二 从戏曲中借鉴 北地区人民感情的寄托,是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 东北秧歌中的手绢动作极其丰富,包括:绕花、片花、甩 花、搭花等,“手绢”的翻花戏舞使观众眼花缭乱。这样的景象 一、“手绢”的历史渊源 不禁使人们联想到同是具有传情达意功能的戏曲中的“水袖”。 “水袖”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道具之一,是戏曲演员们表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