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与热点组合练附答案 .pdf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与热点组合练附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与热点组合练附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是《诗经》,其精神峰顶是唐 诗。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或者说,诗这一精神方式渗透、积淀在中国传统 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各个门类中,并影响、甚至是暗暗地决定了它们的历史命 运。中国诗性文化大致呈现三种面孔。一是“知识”面孔,如孔子说读《诗经》可以“多识鸟 兽之名” ,如现代语文教育经常提到的“古代文学知识与素养” ,这是诗性文化传统具有实用 性之表现。二是“审美”面孔,受西方文论中“情感表现”说的影响,这也是人们谈得比较多 的,即古诗有审美功能,可以愉悦心灵。三是“伦理”面孔,它的大背景是现代人“应该”如 何对待“传统” 。前两张面孔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而惟独这副“伦理”面孔,由于没有什么 实用价值,也不给人带来愉快的享受,甚至本身还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担,所以正在陷入 深深的遗忘中。以至于人们经常会想:读不读唐诗与宋词,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与希腊文化模式相对,中国文化模式可称为“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 。希腊模式的要义 有二:一是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二是字宙裂变为主体与客体两部分。那种冷酷 地压抑感性以及冷酷地征服自然的西方社会生产方式,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来的。中国模 式不同,它一方面尽力消解生命内逐渐展开的“感性”与“理性” 的对立,另一方面又通过限 制主体的欲望以尽可能减少人与自然的矛盾。希腊模式是理性文化的代表,它完全背离了 人类最初的诗性智慧。中国模式是诗性文化的典范,最大限度地继承了原始的诗性智慧系 统。以后的中国文化,尽管层次繁多、旁逸斜出,但都以诗性智慧为根底。所以说,中国 文化是从“诗性智慧” 中转换生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诗性文化当然不是只有审美意义,它本身也曾是我们民族最真实的生活方式。诗性文化 与理性文化的区别,在历史上具体表现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不同。尽管中国文化在表 现形式上品类繁盛,但它们的精神气质都是诗性的。中国古典诗歌,既是诗性智慧最直观 的物化形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其中最高境界的是唐诗与宋词。当前,如 何才能守护中国诗性文化,最基础的工作是认识与了解它。这是不能偷懒的,只能从一首 诗、一首词的阅读与研习开始。由此可知,读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直接关乎着“诗 者天地之心” 的“大道” 。未来世界,决不只是理性文化独步天下,而诗性文化既是理性文化 最重要的批判者,同时也是人类要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另一半。 (摘编自刘士林《“诗化的感性”与“诗化的理性” 中国审美精神的诗性文化阐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的诗性文化,不仅体现在传统社会的各个门类,甚至还决定着它们的发展命运。 B.人们不读唐诗宋词,这是因为读它没什么实际的用处,读它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担。 C.西方社会生产方式的风格,是受“主体化”“对象化”文化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 D.诗性文化的形成和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关,更和诗性智慧系统及工业文明的发展有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主要采用了分类和比较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国诗性文化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B.文章认为中国诗性文化有多种面孔,并就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 C.文章从主客二元关系层面比较了两种文化模式,对诗性文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评价。 D.文章第三段中论述了诗性文化载体、如何守护及价值等问题,按照时间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受西方文论的影响,诗性文化的“审美”面孔比较强调感性欲望与主体精神。 B.与强调征服的西方不同,以诗性智慧为根底的中国文化克服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C.要保护中国诗性文化,必须老老实实地阅读作品,发挥“伦理”面孔的功能。 D.读诗看似是小事,其实既是对中国文化的本体把握,也是对理性文化的批判。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让我们从一个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说起,这就是“距离” 。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 理距离” 。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 的条件。“心理距离” 的一个经典例子是“海上大雾” 。海上航行如遇到大雾,会使人呼吸不 畅,耽误行期,甚至可能出事故,让人忧心忡忡。但如果人们在心理上与这些切身的考虑 拉开距离,就会看到,远近的景色都被大雾罩上了朦胧而神秘的面纱,仿佛你被带入梦幻 境界,一时难分天上人间。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