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生平学行与其思想形成之渊源述略.docVIP

祝允明生平学行与其思想形成之渊源述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祝允明生平学行与其思想形成之渊源述略 一个人思想观念和个性特征的形成受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影响。先天因素与家世有关,后天因素则与人生经历、社会环境有关。在对待治学、出仕、归隐问题上,祝允明均有不同凡俗的见解和思考,而这一点当得益于其自幼秉承的正统教育和由此形成的广纳博取的治学态度。 1 治学观 祝允明“出世甚华”,内外祖的威望和高寿,对他的成长颇有裨益。祖父祝灏生性乐观,颇善言辞。作文以缛丽自喜,诗歌典瞻有情致。外祖父徐有贞称名吴中,年高德劭,“自经传子百家小说以至天文地理医卜释老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古雅雄奇,有唐宋大家风致”。在内外二祖的言传身教下,祝允明自幼便刻苦攻读、勤于治学。陆粲记其“游览综群籍,稗官杂家。幽遐嵬琐之言,皆入记览。发为文章,崇深巨丽,横口开阖,茹涵古今”。不拘一门之学,广阅百家精华,对杂学的广泛涉猎对祝允明的影响颇大。它使得祝允明能够以一种更为开阔和独特的思维来思考世间事物,亦使其诗文创作在平凡的文字表达下增添了更为厚重的底蕴。 众所周知,读经书、习举业、作时文、登科第在古代社会被视为读书人的正途,但在祝允明生活的成弘年间,一部分吴中文人却反传统而行之,将究心古学、研习古文视为人生正途。吴宽为诸生时曾一度欲放弃举业,专事古学;朱存理、沈周等人则终生不习举业,甘老田园,以古文书画自娱;允明外祖徐有贞,十二岁即攻古文辞,重实用之学。在此种叛逆风气的熏陶下,少年时代的祝允明亦渴望在学习经籍之外研摹古文。他回忆儿时学诗的情景,“九岁出胎疡……命起,就外传。经籍之外,因俾专诵杨伯谦《唐音》。渐旁观诸诗法,雌黄满眼,性情为之移。虽未能抉择,然久而流通泮融矣”。《唐音》是元代杨伯谦即杨士弘所编的唐诗选集。祝允明从9岁开始即被这“雌黄满眼”的唐人之作所吸引,对古文辞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喜好。到他20入府学为生员时,古文辞的写作已经相当出色,并因此颇受称赏。其“初在郡学,御史山阴司马垔按直隶,檄郡学又博学能为古文辞者,免课书,更殊礼遇。郡以允明当。垔按吴,允明从诸生中擢行相见礼。侍郎徐公贯尝读允明所为文,数加存问。由是延遇两都,知与不知,莫不曰允明天下士也”。对杂学的广泛涉猎,开阔了允明的眼界,培养了其作为一个哲学家应有的深邃思致;对古文辞的爱好和写作,形成了允明独特的审美视角,提高了其作为一个文学家应有的理论高度。 渊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古文根底使祝允明的诗文创作既具思想深度又具文学风采。他“自著有《大游赋》、《蚕衣》、《浮物》、《心影》、《吴材小纂》、《南游录》等书,共百余卷。”皆为崇实遗虚、旁征博引的思辨之作。其中《大游赋》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其独具一格的为学、为政观点,涉及古今、天人、礼乐、农商、水利、财赋等等。论述宏富,长达万余言。《读书笔记》一书虽只有一卷,但却凝聚着祝允明思想的精华,字字掷地有声,句句真知灼见。《浮物》与《读书笔记》相似,也是祝氏思想的记录,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它作品如《丁未年生日序》、《心影》、《祝子罪知录》等,思想激进超前,议论一针见血,颇具震撼力。 由此可见,博学、嗜古的家风和吴中世风的熏陶,使得祝允明自幼便对杂学、古文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杂学、古文辞的崇尚又进一步影响到祝允明的思想与创作。具体表现为:创作上,一反吴中平白俗易的传统,转而追求一种富艳奇奥的诗风;思想上,一反传统的儒家归隐观念,转而追求一种颇具叛逆色彩的仕隐观。 2 仕履观 尽管自幼嗜古,对古文辞情有独钟;尽管身处有着深厚隐逸传统的吴中,但高贵的出身和正统的家教,早已注定了祝允明日后所走的科举入仕之路。优越的家境和二祖的教授使少年时代的祝允明极具优越感。对于未来,他信心百倍,坚信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继承家业,建盖世之功。《述行言情诗》其三云: 结发属偶句,舞勺肆篇章。 前徵吻羊叔,髦誉追滕王。 明明内外祖,公望张辟江。 提刃多教术,童弱企高翔。 安知三纪后,栖栖守榆仿。 从中可以看出祝允明跃跃欲试、渴望一展抱负的雄心和对自我的殷殷期待。诗中,祝允明道出了自己的为官志向:一是尽素衷、做好官,不负朝廷、百姓之望;二是功成名就后,隐逸林泉。令人佩服的是,祝允明的为官承诺不仅是形之于言的,也是付诸于行的。 知县任上,祝允明忠于职守,尽心尽责。当时的兴宁县民俗不淳,社会秩序混乱,常有强盗啸聚山林,纵火劫掠。祝允明一面礼待百姓,教育引导民风;一面施展计谋,整治盗贼之乱,使得县乡安定,物阜民丰。王宠记曰:“兴宁民尚哗讦,讼碟傍午。公至,惩其一二尤无良者,奸黠敛迹。故多盗,窜处山谷,时出焚劫,为民害。公设方略捕之,一旦,获三十余辈,桴鼓不警。土俗婚姻丧祭多违礼,疾不迎医而尚祈祷,公皆为条约禁止。暇则亲莅学宫,进诸生,课试讲解。岭之南,彬彬响风矣。” 祝允明天性机敏好动。几十年吴中生活的悠游放荡,使他早已习惯了适心任性、跌宕不羁的生活方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